浙江省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

2018-06-07 18:23:56 现代农业政策

(二)夯实做强发展平台,打造农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农业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农业“一区一镇”(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新平台,积极推进农业“两区”提升发展和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

1.深化农业“两区”建设。按照“吨粮标准、永久保护”和“建管并重、整体提升”的要求,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打造我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市县级功能区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全面完成800万亩建设任务,并将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实行严格保护,牢牢守住3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红线。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排灌能力和旱涝保收水平。强化园区生产装备改善及仓储、物流等设施配套,提升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水平。组织实施农业“两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率先在农业“两区”内实现清洁化生产、生态化发展。

2.着力打造农业“一区一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和“集聚、特色、精品”要求,在农业“两区”建设基础上,通过集聚资源要素、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等途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培育建成30个左右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特色农业强镇,成为农业“两区”升级版和全省“双高”农业建设的先导区、样板区。省级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各地根据要求编制建设规划,确定建设内容并组织实施。

专栏2

农业“一区一镇”建设要点

(1)农业产业集聚区。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农业龙头企业和产地市场为核心,突出规模化、集聚化、生态化布局,注重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区内土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规模较大产地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区块,具有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功能相互融合等特点。

(2)特色农业强镇。以建制镇(乡)为范围,依托产业叠加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和宜业、宜居、宜游“三生三宜”融合发展要求,科学布局农业生产、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区块,突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农业产品、农事景观和乡土文化等的创意设计,实现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全、生态环境美、农旅结合深。

3.推进淳安等26县农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26县地形多样、气候多宜、农业品类多元的资源条件,将26县打造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农商对接和结对帮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山地蔬菜、特色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和草食动物、家禽、蜂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应用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农旅深度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加快农业产业提升,推动农业融合发展

1.稳定发展粮油战略产业。按照“稳粮增效、水旱并举”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强化政策扶持,组织开展粮油绿色高产攻关和示范创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促进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稳定。坚持产量、质量与效益并举,鼓励和支持规模经营主体种植优质品种,开展粮食加工及品牌化营销,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旱粮生产,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季节性抛荒地,不断丰富旱粮种植品种,推进产业化开发和加工。深化种粮补贴制度改革,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探索组建粮食生产联合社,大力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新型农业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导,全程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粮食生产经营体系,规模化种粮比例实现翻番,达到50%左右,努力稳定1900万亩播种面积和150亿斤总产量。

2.着力提升主导产业。以农业“一区一镇”建设、“两区”提升和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为载体,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提高特色化、精品化、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水平,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做优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等产业,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做深做精茶叶、中药材、蚕桑等历史经典、传统特色产业,挖掘文化内涵,拓展产业功能,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积极发展生态高效畜牧业,加快优良地方品种推广及饲养模式创新,促进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畜产品生产,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专栏3

主导产业提升发展重点

(1)蔬菜产业。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稳定生产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进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到2020年,全省蔬菜瓜果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2100万吨、总产值650亿元。

(2)茶叶产业。围绕促进浙江茶产业传承发展,深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着力推进“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建设。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量18万吨;整合做强3—5个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茶叶一产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1000亿元。

(3)水果产业。围绕发展精品果业,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加快特色水果开发、标准果园建设和“三低”果园改造。到2020年,全省果园面积达到450万亩,产量500万吨,产值250亿元左右。

(4)畜牧产业。坚持“生态优先、供给安全、结构优化、强牧富民”,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及品种结构,稳定生猪、奶牛,发展羊、兔、禽、蜜蜂等草食畜禽和特色产业,推进美丽畜牧业建设。到2020年,全省各类畜禽饲养量保持稳定,肉类自给率稳定在40%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5)花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基础、调结构、重创新、优品牌、增效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

(6)食用菌产业。坚持生态健康菇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30万吨,一产产值突破8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550亿元,出口额1.5亿美元以上。

(7)蚕桑产业。以稳定基地、巩固优势、提升效益为目标,拓展资源循环利用,挖掘生态、文化功能。到2020年,全省蚕茧总产量4万吨以上,优质茧率70%以上,产值30亿元。

(8)中药材产业。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械化加工和电商化销售,打造“浙产药材”品牌。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70万亩,实现一产产值80亿元、综合产值500亿元、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高效生态、道地优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手段,大力培育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积极探索发展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业态。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深入挖掘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活动和农业设施,通过生产创意、产品创意和品牌创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提高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争取到2020年,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100条,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产值突破400亿元。

4.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通过科学安排、综合利用农业生产物质资源要素及时间、空间等布局,加快种养业内部各产业间融合发展。纵向上,积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农业企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扩大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生产性服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一二三产业或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横向上,加快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深度互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农业多种功能。

现代农业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