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年现代农业扶持政策

2018-06-04 15:17:31 现代农业政策

二、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

立足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适度兼顾发展中藏药材、藜麦、花卉、家禽等产业。(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参与)

(一)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脑山地区重点发展雨养农业,打造旱地饲草产业带、地膜覆盖马铃薯及种薯产业带和小油菜产业带;浅山地区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打造脱毒马铃薯产业带、优质油菜生产及制繁种产业带和蚕豌豆产业带;河湟谷地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打造蚕豆和特色果蔬产业带。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兔、禽规模养殖,打造优质高产饲草套复种产业带、青贮饲草产业带和畜禽规模养殖产业带。

(二)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柴达木盆地重点发展绿洲农业,打造青稞产业带、优质油菜产业带、春小麦产业带、蔬菜产业带和枸杞产业带。环湖农业区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打造青稞产业带、油菜产业带;畜牧业重点打造肉牛肉羊产业带和优质饲草产业带。

(三)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努力提升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青南牧区优质饲草产业带、牦牛产业带和藏羊产业带。以有机环境、有机养殖、有机产品认证为基础,加快打造青甘川交界地区、长江黄河源地区县域优质饲草产业带和有机畜产品产业带。小块种植业重点发展旱作农业,打造饲草和中藏药材产业带。

(四)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充分利用东部沿黄干流及各型水库,加快改善现代渔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渔业制繁种水平。稳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提质增效,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生态良好、养殖高效、产品优质的现代化渔业发展格局,形成以黄河为纽带,以湖泊、库区为节点的冷水鱼养殖带,拓展农牧民增产增收的新空间。

三、推动经营主体协调发展

(一)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以培养造就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目标,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农牧区实用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致富“领头雁”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力度,到2020年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鼓励农牧民采取“半农半读”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职业教育。(省农牧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团省委等部门参与)

(二)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户能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引导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在尊重农牧民意愿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盘活农牧业资源,完善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推进投入合作社的财政性资金等生产要素折股量化,创新企业与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开拓市场,到2020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占全省农牧户65%以上,农户参与合作社比重达到50%。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牧户承包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强化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供销联社等部门参与)

(三)促进农村牧区人才创业就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支持双创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实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和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领办合作社、兴办家庭农牧场和农牧企业,推动农牧业生产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团省委等部门参与)

现代农业

第五章 绿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农牧业发展绿色化,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

一、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一)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农业生产用地,严守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快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到2020年全省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重大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等部门参与)

(二)节约高效用水。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雨养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省气象局等部门参与)

(三)加强林业和湿地资源保护。抓好湟水河等重点流域、水域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林地、湿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力争到2020年湿地保有量达到1221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加快沙化土地治理。(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等部门参与)

(四)修复草原生态。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确权承包,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和祁连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开发生态管理公益岗位,加强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监督与考核。(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参与)

(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落实天然湖泊土著鱼类资源零捕捞政策,强化对重点湖泊、珍稀鱼类的有效保护,到2020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6万吨。加强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扩大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增殖放流规模,提高渔业水域生态修复能力。(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参与)

(六)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牧草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修复和扩大雪豹、藏羚、野牦牛、普氏原羚、黑颈鹤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强化冬虫夏草、雪莲、红景天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调整修订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和保存体系,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强化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丧失防控。(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宁海关等部门参与)

二、强化农业环境保护

(一)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围绕节本增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省农牧厅牵头,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参与)

(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健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机制,实现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整县制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健全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机制。(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参与)

(三)强化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设置20个农牧业面源污染监测点,有序开展耕地重金属普查检测。推广应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部门参与)

三、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提升源头控制能力。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购销台账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健全县级农资监管网络平台,大力推进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省农牧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联社等部门参与)

(二)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推广服务体系、生产操作规程应用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果蔬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屠宰场和整县制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省农牧厅、省质监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参与)

(三)提升品牌带动能力。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倾力打造“牦牛之都、藏羊之府”“有机枸杞之乡”“富硒之乡”公用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品牌和合作社品牌,全面提升农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省农牧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参与)

(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应急评价工作。改进畜禽、渔业养殖方式,完善强制免疫政策,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稳定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严密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完善区域化管理制度。落实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规划,实现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强化风险评估,全面推进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规范化建设,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省农牧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宁海关等部门参与)

现代农业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