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田园综合体政策

2018-01-19 11:54:32 田园综合体政策

附件6

江西省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在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生猪产业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牛羊产业按照“良繁提质、扩群增量、草畜配套、加工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良繁体系,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和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等解决草料供给不足瓶颈;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养殖总量,提高农民和养殖场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到2020年,全省生猪出栏量达到3300万头,其中地方猪(含杂交猪)出栏量达到3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其中地方猪(含杂交猪)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全省牛出栏量增加30万头、达到190万头,羊出栏量增加40万只、达到140万只,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比重由58%提高到8%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由18%、32%提高到25%、40%以上,草地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220亿元。

二、产业布局

(一)肉牛养殖重点县。以宜春片、吉安片优势肉牛生产区域为重点,发展高安市、泰和县、吉安县、丰城市、安福县、樟树市、渝水区、信丰县、瑞金市、永新县等10个肉牛养殖重点县(市、区),带动全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到2020年,重点县肉牛出栏量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二)肉羊养殖重点县。以赣西、赣西北和赣东北肉羊养殖基地为重点,发展修水县、上栗县、万载县、广丰区、湘东区、铜鼓县、樟树市、芦溪县、安福县、瑞昌市等10个肉羊养殖重点县(市、区),带动全省肉羊规模养殖发展。到2020年,重点县肉羊出栏量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三)草资源开发基地。在草地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对于成片的草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配套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基地。到2020年,新增改良利用天然草地12万亩以上。

(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地。加大我省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保种场建设,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高端猪肉产品。

三、重点任务

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草畜配套基地建设。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牛羊鹅兔良种场建设,加大原种保护和良种引进,建设18个地方资源保种场和扩繁场,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强1个省级种公牛站和县乡(区域性)配种站(点)建设,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户(场、合作社),提高饲养母牛的积极性,新增犊牛10万头。加大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保种场建设,提高地方猪供种能力。

(二)规模养殖场建设。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草食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设施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完善基础条件,以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提升经营水平,创建、改造升级300个牛羊鹅兔标准化示范场,提高优质草食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三)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加大草地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力度,推广粮草轮作,利用秋冬闲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提高草料供应能力。建设草畜配套的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改良天然草地和人工种草12万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四、补助政策

重点支持良种繁育、规模养殖、草资源利用等产业发展瓶颈和关键环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母牛规模养殖户(场)和农民合作社饲养母牛,每产一头犊牛省级财政补助600元;肉牛、肉羊、鹅、兔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每个场省级财政补助20-60万元;草畜配套的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改良天然草地和人工种草,每亩省级财政补助360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重点完善良繁体系。主要开展保种场、良种场、省级种公牛站建设,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户(场、合作社),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

第二阶段(2019年),重点发展规模经营。主要开展草食畜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扩大养殖总量,提升标准化水平。

第三阶段(2020年),重点提升草畜配套。主要开展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增加草料供应,提高饲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

附件7

江西省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推动我省由渔业资源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以科学发展、渔民增收为主线,突出绿色发展主题,调优渔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鄱阳湖品牌,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渔业生产经营机制,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快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达、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全省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营管理高效,渔业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达到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二、产业布局

(一)虾蟹特色优势产区。以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万年县、都昌县、进贤县、柴桑区、永修县、彭泽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利用湖区资源优势,发展河蟹、小龙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0年,全省虾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二)龟鳖特色优势产区。以南丰县、弋阳县、余江县、黎川县、永修县、玉山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发挥龟鳖传统产区技术优势,发展中华草龟、中华鳖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龟鳖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鳅鳝特色优势产区。以余江县、东乡区、鄱阳县、余干县、新建区、进贤县、新干县、信丰县、遂川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的鳅鳝繁养殖企业,发展泥鳅、黄鳝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鳅鳝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四)稻渔综合种养产区。以彭泽县、都昌县、永修县、万载县、余江县、南丰县、新建区、广昌县、南城县、石城县、鄱阳县、余干县、莲花县、会昌县、于都县、吉水县、崇仁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发展稻虾、稻蟹、稻鳖、稻鱼、稻鳅、稻蛙等综合种养模式,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0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水产产业和创汇渔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每年改造150个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加快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渔业生产、抗御风险、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提升优势特色水产种业生产水平,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虾、蟹、泥鳅、甲鱼、乌龟、黄鳝等品种为主,区域优势品种为补充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整合现有水产良种场、苗种场种业资源,建设一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三)稻渔综合种养整县推进建设。每年创建10个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建设1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达到亩均“百斤鱼、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

四、扶持政策

重点支持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包括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建设,每个省级财政补助40万元;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扶持整县推进示范县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第二阶段(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0万亩。发展规模化经营,改造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提高我省优势特色水产品种的苗种供应能力。

第三阶段(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绿色有机水产品供应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田园综合体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