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田园综合体政策

2018-01-19 11:54:32 田园综合体政策

附件4

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为目标,遵循“市场引导、品牌引领、扩面提质、加工增值”的发展思路,按照种植、加工、销售、品牌等全产业链和农户、合作社、企业、经销商、服务组织等全行业链多维布局,以标准生态茶园、茶叶良种繁育体系、茶叶加工业、茶叶品牌建设为抓手,突破规模和品牌两个瓶颈,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构建生产高效、品牌突出、市场畅销的江西现代茶产业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00万亩,打造20万亩以上茶叶主产县4个,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新增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5家。在“四绿一红”基础上继续打造1-2个全国茶叶知名品牌。

二、产业布局

(一)狗牯脑茶产区。

重点在遂川县、井冈山市、永新县、万安县、泰和县、上犹县、崇义县、兴国县等地,新发展茶园40万亩,狗牯脑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

(二)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

重点在修水县、庐山市、瑞昌市、都昌县、濂溪区、柴桑区、铜鼓县、彭泽县、武宁县等地,新发展茶园30万亩,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63万亩以上。

(三)婺源绿茶产区。

重点在婺源县、上饶县、玉山县、德兴市等地,新发展茶园15万亩,婺源绿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四)浮梁茶产区。

重点在浮梁县、乐平市,新发展茶园5万亩,浮梁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五)白茶产区。

重点在资溪县、靖安县、贵溪市、永丰县等地,新发展茶园10万亩,白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到2020年,全省新建100万亩标准生态茶园。要求配套路、沟、渠、套种林木,构建茶园机械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基地茶园达到品种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绿色化、产品安全化目标。

(二)茶叶良种繁育。研究、推广适合本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茶树良种。力争到2020年,在赣西北、赣东北、赣中南三个片区各建设1个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茶叶主产区全覆盖,基本满足全省需求,全省茶树良种率达80%以上。

(三)茶叶加工能力提升。每年启动20个清洁化和初、精制茶叶加工示范项目,重点引进茶叶先进生产线,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

四、补助政策

重点支持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配套推进茶叶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重点开展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过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00万亩。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开展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带动茶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30万亩,茶树良种率达到80%以上。

第三阶段(2020年),品牌价值提升。重点促进茶叶品牌价值提升,通过茶叶基地建设、品牌整合、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扩大我省茶叶品牌知名度,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并在“四绿一红”基础上,打造出1-2个全国知名品牌。

附件5

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做优做强道地中药材为目标,按照“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稳步扩大优势区中药材规模,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道地药材大品牌,推行中药材订单生产,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群。

到2020年,全省新建2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产业布局

(一)“三子一壳”产区。“三子一壳”为栀子、吴茱萸、车前子、枳壳,是江西主要大宗药材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其中栀子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吉安市、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上饶市等地,吴茱萸以樟树市为主,临川区、新干县、修水县、瑞昌市、崇义县有部分种植,车前子主要分布在泰和县、修水县、樟树市、新干县、武宁县等地,枳壳主要分布在樟树市、新干县、柴桑区、南城县等地。

(二)特色中药材产区。杜仲、厚朴、黄柏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市、万载县、上高县、新干县、武宁县、分宜县、遂川县、靖安县、崇义县、全南县等地;龙脑樟主要分布在吉水县、吉安县、峡江县、安福县、泰和县、青原区、寻乌县、会昌县等地;陈皮主要分布在新干县;覆盆子主要分布在德兴市;白花蛇舌草主要分布在东乡区、遂川县、兴国县、彭泽县、修水县等地;泽泻主要分布在广昌县、石城县等地;金银花主要分布在临川区、莲花县、芦溪县等地;蔓荆子、艾草主要分布在都昌县、永修县等地;半夏主要分布在南丰县、南城县、信丰县等地;三叶青主要分布在玉山县、上饶县等地。

(三)药食同源品种产区。主要包括葛、百合、铁皮石斛、芡实、黄精、青钱柳、瓜蒌、山药、皇菊、莲子等。其中,葛主要分布在横峰县,百合主要分布在万载县、永丰县、泰和县等地,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余江县、上饶县、德兴市等地,芡实主要分布在余干县、进贤县、丰城市、鄱阳县等地,黄精主要分布在万载县、分宜县等地,青钱柳主要分布在修水县等地,瓜蒌主要分布在武宁县、彭泽县等地,山药主要分布在瑞昌市、南城县等地,皇菊主要分布在修水县、婺源县等地,莲子主要分布在广昌县、石城县、莲花县、永丰县等地。

三、重点任务

(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带动强,符合规模种植、标准生产、组织经营、安全保障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全面提升我省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2018-2020年共扶持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69万亩(一年生基地15万亩、多年生基地54万亩),带动各地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210万亩。

(二)中药材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鼓励选育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的中药材重点品种,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18-2020年新建10个左右重点品种良种繁育基地。

(三)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支持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并补贴开展技术标准的培训、推广工作。2018-2020年制定10个左右中药材品种种植技术标准,并通过相关地方标准认定。

(四)中药材加工设备升级。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引进现代化中药材干燥、加工、炮制设备。

四、补助政策

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一年生中药材每亩省级财政补助80元,多年生中药材每亩省级财政补助200元。配套推进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重点开展“三子一壳”道地中药材、特色中药材及药食同源中药材基地建设,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品质提升。实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发扬我省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独特优势,重点突破中药材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良种繁育、加工能力提升等瓶颈环节,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品质。

第三阶段(2020年),产业地位提升。继续发扬我省传统中药材种植优势,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产品品质提升,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我省中药材产业地位。

田园综合体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