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特色小镇政策

2018-02-07 15:57:29 特色小镇政策

 茅山湖康养旅游风情小镇推进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部署,本着“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原则,着力打造“以道教文化为底蕴,以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为主要特色,以康养产业为主要方向”的泛长三角地区最具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构建“一心一轴、四大片区、指状绿廊”的总体结构,建成养生养老特色度假小镇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二、建设目标

2017年计划项目投入1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征地、流转总计4200亩,拆迁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度假酒店、游船码头、航空营地、水上娱乐、中医药园、商业街区、健康运动中心等特色功能区块。

三、重点任务

(一)规划设计

1.完成旅游风情小镇规划设计方案。

2.完成绿廊生态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3.启动绿道系统规划设计。

4.完成小镇客厅规划设计。

(二)运作机制

1.完善投融资平台,入股茅山创业旅游有限公司强化融资工作。

2.坚持市场化运作,依托企业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运作模式强化项目建设。

(三)项目推进

1.康缘中华养生谷项目:总投58亿元,2017年投入6亿元。完成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开工建设中医药文化园、航空飞行营地、百花溪、养老村片区,设计养生酒店、健康管理学院;

2.茅山涵田度假村项目:总投30亿元,2017年投入2亿元。建设酒店配套设施、商业街区和二期度假别墅;

3.启迪清虚小镇项目:总投20亿元,2017年投入1亿元。完成并通过总规设计方案,改造茅山湾一号、开工建设七星酒店及养老社区、康养智慧谷;

4.上清温泉谷项目:总投31亿元,2017年投入1亿元。完成并通过总规设计方案,开工建设温泉酒店及养老社区。

(四)配套设施建设

1.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康缘大道开工建设,句茅路、环湖路道路升级,同时设置沿湖风景步道,及标牌标识。展现小镇最优质的景观。

2.燃气、污水等设施建设。完成燃气主管网通到茅山湖片区的建设,完成茅山湖区域污水支管网接入景区污水处理厂主管网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企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基础上,茅山湖度假区管委会成立风情小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定期协调解决风情小镇推进难题,确保康养风情小镇建设顺利推进。将本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提出分年度实施计划,重点任务列入目标责任考核。

(二)夯实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补助资金,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保障风情小镇宣传、运营、建设经费需要,加快推进小镇建设步伐。

(三)健全政策体系。突出对文化创意、旅游经济等产业的引导和投入,对重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特殊扶持政策,加大招商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争取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做好示范引领,带动风情小镇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营销宣传。做强“茅山湖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品牌,利用节庆活动、创建活动,集中展现建设成效,扩大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知晓度,吸引各方人士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在媒体开设茅山湖康养专栏、专页、专版,扩大风情小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风情小镇的知名度。

宝华山民俗文化风情小镇推进计划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省、市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集产业、旅游、文化等要素为一体,“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集成完善、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宝华山民俗文化风情小镇。

二、建设目标

以集聚民俗文化为核心,将乾隆六幸与市井文化、秦淮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放大生态效益,发挥民俗体验、休闲康养等功能。实现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形成新业态,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三、重点任务

(一)规划设计

根据《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镇发〔2016〕32号)要求,编制宝华山民俗文化风情小镇概念性规划和小镇客厅规划设计。

(二)重点项目建设

1.千华古村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清江南居民。2017年年底前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幽溪谷景点于2017年4月下旬正式对外开放;佛阁配套设施与“济公捉妖”项目2017年初步完成。

2.乾隆行宫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米,作为乾隆南巡文化展示点,主要功能分为文化表演、会务接待、餐饮及住宿四大块。启动土地规划,做好规划设计和前期预算。

3.山门下项目:总投资5亿。高端企业会所群,具有高端政务、商务接待,承办企业会议,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其中喜舍占地约2.8公顷,建成后可提供会议、国学讲座、禅修等多种体验项目。

4.宝华桃李春风项目:总投资20亿。总用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农业观光:田园耕作、休闲农业,亲子娱乐、农业旅游的结合;旅游休闲:国家级森林公园、人文佛教圣地、花海之乡;文化承载:引领佛学文化、农学文化、生活文化、健康文化的传承与延展;颐乐养生:家庭全生命周期颐养体系、专业康复医院。

5.琅琊古镇项目:总投资20亿。琅琊古镇建设位于宝华山西北麓牛首山这一片区,在已建成并运营的千华古村的西边,宝华山北侧。以句容古琅琊乡为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为营造依托、梁武帝参佛悟道佛典故为故事构架,衍生琅琊王姓氏族崇文习武为文化内涵,与南京六朝博物馆、北京清华启迪合作打造的集历史文化旅游、影视基地和网络科技为一体的宝华山景点项目。

6.节庆小镇项目:总投资16亿。节庆小镇融合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构造建筑,小镇中各民族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具有其独特浓厚的民族色彩。小镇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主观演台和廊桥等建筑面积约4千平方米。停车场约容纳800个停车位,独立生态洗手间两个,约300平方米。

7.公共配套设施:总投资10亿。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宝华山原生态的自然美景,结合隆昌寺、千华古村,主要建设民俗文化游览区及其他服务设施。景区道路、供电、给水、环卫等系统均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公共厕所、垃圾箱、指路牌、路灯等,在设计环节按照5A景区标准打造,逐步改善宝华山旅游配套氛围。

(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1.泡山节:将已有十年历史的泡山节打造成宝华山招牌节庆活动。以“泡山、泡水、泡时光,幸福就是泡在一起”为主题,将“泡山”内涵延伸为打造多元化游景区活动项目和“泡山”体验。游客可体验宝华山“最美森林氧吧”。

2.花山古庙会:活动分为中华美食嘉年华、冰雪嘉年华、特色年货大集、民俗文化展演四大部分。游客既可体验舞狮、特技高跷、变脸、古典戏法、二人转等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新年活动,又能尽情享受新潮时尚的冰雪嘉年华。

3.民俗文化节:民俗节期间,游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传统祭祀文化,零距离观摩、接触及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国家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有古戏台“唱大戏”、民间绝活、小丑表演、国际民谣等。

4.夜艳花山:千华古村丁沙地部落夜间演出——“夜艳花山”,有乐队、歌舞、滑稽、小丑、魔术、杂技等节目;古戏台的篝火晚会也有歌舞、杂技、民族风情、戏曲、乐器、滑稽、互动等;更有镖局魅影、一步穿越、秦淮香艳、龙鱼入浦和彩虹隧道等体验灯光秀。

四、保障措施

充分认识推进宝华山民俗文化风情小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项目化管理,强化责任制保障,注重时序化推进,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一)建立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成立由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要及时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沟通协调、督促落实等日常工作。建立推进工作机制,编制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不断取得实效。

(二)安全防范,优化服务环境。

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在旅游设施、食品卫生等方面,严格执行安全规章,确保风情小镇和谐安稳。着力完善旅游诚信经营和旅游安全保障,提升旅游软环境。

(三)整合资金,确保建设经费。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补助资金。针对宝华山民俗文化小镇推出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企业。

(四)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并付诸实施。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宝华山民俗文化小镇的统筹管理水平。

(五)加大宣传,打造文化品牌。

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打造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宝华山文化品牌,形成共建合力,重点在民俗节庆、非遗展示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创新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为打造宝华山民俗文化风情小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特色小镇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