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智能制造扶持政策

2018-06-20 18:01:16 智能制造政策

(四)实施智能制造支撑工程,开展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培育行动

1、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以争创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为导向,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加快高端工业软件系统、新型工业 APP 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工业软件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强虚拟仿真、数字模拟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软件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淘汰非智能化软件产品。重点突破机器人、虚拟现实、3D打印、增材制造等制造业软件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向智能化、云端化发展。推进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安全技术手段,增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提高产品安全系数。(责任单位:市信电局、市经信委、各市(县)区政府)

2、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以数据为核心、网络为基础、安全为保障,引导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标准、软硬件等研发,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创新平台和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能传感控制软硬件、新型工业网络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生产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管控集成化、购销经营平台化、制造服务网络化水平。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差异化产品,实现服务增值。(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各市(县)区政府)

3、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以需求应用为导向,重点培育一批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商,实现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为智能制造服务的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以装备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加速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支持自动化、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业务升级,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着力发展一批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流程改造、安装维护、检测认证的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培育10家以上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专业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企业,为企业智能制造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市质监局、各市(县)区政府)

4、建设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以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会等为载体,整合产学研用资源,组建以智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制造应用的重点骨干企业为成员的市级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建立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专家库,为智能制造重大政策研究制定、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组织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设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展示和体验、一体化智能改造咨询及实施等。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服务,采取市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遴选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教育局、各市(县)区政府)

(五)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工程,开展“太湖人才计划”智能提升行动

1.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突出职业精神培育。加强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一批既擅长智能制造企业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批能够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改进、业务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批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 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体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市(县)区政府)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协会、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发挥“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会培训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联合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作用,培养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企业首席信息主管(CIO)培训,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建立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测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市(县)区政府)

3. 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人才战略,加大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扶持力度,引进产业升级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先进制造技能、新兴产业创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抓好人才引进和培育,规范管理,强化考核,优化服务。在“无锡市优秀人才贡献奖”、“无锡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无锡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无锡市引进人才工作奖”等评选中,优先考虑智能制造相关人才。妥善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的居留许可、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各市(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全市智能制造发展部门间联动推进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市经信委牵头负责推进工作,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按职责分工、分头推进、密切配合,积极研究解决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市智能制造统计监测体系和各地区推进工作评估机制,掌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运行态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智能制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智能制造,为实施智能制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市发改委、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人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分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科协、各市(县)区政府)

(二)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金融和投资类企业、信用和融资担保企业、小额贷款机构等创新融资方式,为智能装备企业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模式,鼓励探索开展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建立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发挥“无锡太湖浦发股权投资基金”、“无锡市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等作用支持企业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人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分局、各市(县)区政府)

(三)加强财税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政策支持力度,聚焦重点,鼓励企业围绕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对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中智能化技术设备占比达到50%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不超过技术设备投资的8%给予奖励,对其中采购本地生产的智能技术装备部分,按照15%给予奖励,单个项目的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对获评省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集成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过程,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软件和技术服务投入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四化办、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各市(县)区政府)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本市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来锡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本市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市(县)区政府)

(五)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优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各相关行业协会要指导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抓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宣传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鼓励市企业联合会、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会、市信息化协会、市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和各产业联盟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市民政局、市科协、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各市(县)区政府)

智能制造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