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路径
依托我省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层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升级,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产品,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规划,走优质发展的路子。强化统筹协调,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在规划、项目、资金、节会、产品等方面共享资源信息、支持政策、发展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快速发展。借鉴吸收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科学制定完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高资源开发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内涵价值,创建文化旅游名优品牌,引导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和丰富度,加大文化挖掘力度,推动自驾车房车旅游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推动民宿、农家乐等传统旅游产品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形成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创建和完善优质旅游发展制度环境,强化服务质量管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全面提升我省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创新融合,促进业态产品转型升级。建立“旅游+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行业壁垒,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成为产业体系升级扩容的新动力。实施文化旅游景区提升行动,以大景区改革为突破口,深度挖掘莫高窟、麦积山、嘉峪关关城、拉卜楞寺等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参与互动项目,打造高端体验项目,带动全省文化旅游创新融合、业态转型升级。实施旅游文化演艺推进行动,搭建文化演艺机构和旅游景区等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力争兰州、天水、张掖、敦煌等热点旅游城市和20个大景区实现驻场演艺常态化。实施文物古迹活化行动,凝炼石窟、长城、宗教、农耕等文化元素,开发再现、活化、衍生等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提升行动,坚持以创意、创新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以现代科技有效延长和增容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着力推进业态产品创新。
(三)招大引强,提升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依托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重大平台,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资本大项目落户我省。搭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平台,打通资本市场通道,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保障。深化景区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百个重点景区构建产权明晰、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投资、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库,指导督促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市县发掘储备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审批、推进、协调、调度绿色通道机制,由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农牧、林业等部门联审联批,及时解决文化旅游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难题。实行文化旅游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完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考核奖惩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对大型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四)完善机制,开展立体精准宣传营销。科学分析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和消费群,瞄准“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等境内外主要客源市场,强化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开展精准宣传推广。整合宣传力量和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宣传营销机制,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放大节会宣传效应。丰富宣传手段,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开展“短平快”的宣传推介与营销。实施“一部手机游甘肃”,提升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和服务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利用举办重大会议、会展节庆、体育赛事等活动,策划开展事件营销、新闻营销。建立全省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淡季价格优惠联动机制,加大优惠奖励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做好冬春季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重点抓好规划制定、政策出台和责任、措施的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主动作为,形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工作部署,在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给予倾斜。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加强跟踪落实和督查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机制,重点抓好文化旅游管理、经营、创意和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真正靠人才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及协会协同培养人才模式,对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及早作出规划、部署与安排,对现有的文化旅游工作骨干、业界人员进行培养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各类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以文化旅游为主题,选派全省文化旅游行业的工作骨干赴国外培训提高。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综合监管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打击涉嫌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及非法经营行为,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加快建立文化旅游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合法诚信经营。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