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政办发〔2017〕78号
各镇人民政府、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东南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装城,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常熟市美丽城镇建设实施意见(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1日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根据《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修订稿》(苏委办发〔2016〕38号)精神,结合全市城镇建设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按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积极开展城镇环境整治提升,着力改善镇容镇貌,同时不断加快设施配套、健全公共服务、落实长效管理、转型产业经济、提升特色内涵,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培育一批规划科学、经济发展、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更好地承担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作用。
二、总体目标
从2017年开始,在全市除城关镇以外的全部9个镇(区)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首批2个示范镇(梅李镇、海虞镇)
——优化提升、探索创新(2017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镇总体规划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继续试点示范、优化提升,重点是整治提升被撤并镇区环境面貌、挖掘塑造城镇特色、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转型升级产业经济、健全落实长效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力、实践创新,努力探索小城镇建设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着力实现城镇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原则上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镇区环境(包括被撤并镇区)的整治提升。
(二)其他7个镇(区)(沙家浜镇、辛庄镇、尚湖镇、古里镇、支塘镇、董浜镇、碧溪新区)
——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按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九整治、三规范”等相关要求,着力抓好中心镇区范围内的镇容环境、基础设施等的集中整治,努力改善镇容镇貌,着力实现城镇环境面貌有效改善。
——综合提升阶段(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继续重点抓好中心镇区范围内的镇容环境、基础设施等建设整治基础上,兼顾被撤并镇区,并逐步开展配套基础设施、挖潜特色内涵、落实长效管护等方面提升工作,着力实现城镇综合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活力内涵稳步提升。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持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有序实施,切实做到体现民意、服务民生,严防民生工程变为扰民工程。
2.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方面要求,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集约节约,务求取得实效。
3.科学整治,有序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科学性,对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坚持点、线、面结合,先易后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建设成效。
4.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加强源头管控,剖析问题根源,注重设施配套,力求完善功能,落实治本措施。坚持整治、建设与管理并重,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建设整治成果。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注重上下联动与条块结合,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内容
(一)首批2个示范镇(梅李镇、海虞镇)
继续优化提升、探索创新,着力实现城镇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1.优化提升内容:
(1)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明确规划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引领作用,注重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超前规划,突出特色,密切联系实际,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按照规划进一步加强道路、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无障碍设施等的建设。
(2)着力整治提升撤并镇区。高度重视被撤并镇区建设管理,科学确定被撤并镇区的功能定位,理顺中心镇区和被撤并镇区、村(社区)关系,做好被撤并镇区资源整合与分类管理。重点先做好撤并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根据规划逐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增强发展活力。
(3)塑造特色彰显城镇个性。加强新建建筑控制性引导,尊重地域特色,并在传承地域文化基础上作创新;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打造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环保产业;融合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具有常熟特点的特色小镇。
(4)健全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建立健全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队伍,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落实环境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措施;推广使用“数字城管”,实行网格化管理,清除镇区主要街道两侧违章搭建,规范车辆停放秩序,科学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采取张贴悬挂、刊登刊播等方式宣传展示核心价值观;制定广大居民普遍接受的社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