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智能制造扶持政策

2018-06-21 12:02:41 智能制造政策

南京智能制造扶持政策

关于印发《南京市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委办发〔2016〕55号

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8日

南京市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施方案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国制造2025”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江苏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争当江苏先进制造业排头兵行动计划》等工作要求,紧抓智能制造发展重大机遇,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将南京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名城,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人才和产业优势,按照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示范引领、跨界协同的原则,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系统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驱动力,以智能工厂建设为突破口,以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提升为抓手,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产业产品集群,全面提高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我市在国际国内智能制造领域城市地位,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强、产业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制造模式新的中国智能制造名城。

(二)主要目标

1.不断增强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建成1-2家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增材制造、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1-2家市级智能制造重大技术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20家以上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技术中心,重点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每年引导本市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在海外设立2-3家研究机构。

2.大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到2020年,南京自主品牌机器人年销售(应用)超过10000台,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积极培育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培育行业隐形冠军企业50家以上。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智能硬件产业,引领产业发展。

3.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与2015年相比,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过85%。全市规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70%,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应用及关键管控软件应用实现全覆盖,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65%。

4.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每年启动10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30家左右的智能工厂。纳入国家、省示范项目达到50个以上。建设10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100家贯标试点企业。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重点领域模式创新,每个行业培育3-5家模式创新企业。

5.加快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及产业集聚区,力争将江北新区打造成国家智能制造新区,积极培育江宁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中国(南京)软件谷向“中国智谷”转型,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省级开发区,提升全市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二、主要任务

以产业高端化、国际化为努力方向,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和高端智能产品,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企业,高起点推进智能制造园区建设,积极搭建高水平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全力推进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建设。

(一)着力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1.建设高水平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中心。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南京高新区、新港高新园和江宁高新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环节,在人才集聚、平台整合、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开展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建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和技术策源地,统筹和引领区域智能制造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以上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江北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2.突破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强化原始创新,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加强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制造领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编制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研发项目年度计划,每年推进100项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围绕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硬件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定期研究和发布相关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选择代表性企业先行示范,集中优势资源,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每年组织实施2-3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突破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3.组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机构。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一院多所”的组织架构,积极筹建集技术研发、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成果转移孵化、国内外多层次人才集聚的国际一流的智能制造研究院,积极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智能制造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并购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在人才和信息资源密集地区设立企业自我主导的研发机构,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品牌的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委)

4.建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面向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需求,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系统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制造资源协同管理平台、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生产经营与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平台、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检验与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云服务平台、实时在线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服务。(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5.实施智能制造标准战略。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依托优势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基础,鼓励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主导或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支持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方面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培育智能传感、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标准制定企业。(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委)

(二)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装备

围绕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积极培育行业排头兵企业,着力推进以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成套装备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推动全市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总体水平迈入国内先进行列。(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商务局,各有关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机器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力争将机器人产业培育成为智能制造标志性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其中,工业机器人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机器人产品;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种标志性产品,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积极突破高精密减速器、专业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部件领域。围绕龙头企业,力争打造2-3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增材制造(3D打印)。加快推进增材制造研发及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金属增材制造装备、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生物医疗个性化增材制造装备和增材制造新材料四个重点领域。以江宁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积极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积极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智能成套装备。大力发展智能成套装备产业,重点围绕国家重点攻关的十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传统产业领域智能成套装备产业,自主开发一批适用性强的柔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成套装备和生产线。积极支持园区依托优势产业发展智能成套装备,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套装备,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成套装备,南京高新区重点发展医药产业智能成套装备,化工园重点发展化工及新材料产业成套装备,江宁滨江开发区重点发展核电及新能源成套装备。围绕流程型和离散型智能制造特点,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探索采用联合体的方式,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高端装备攻关研制项目,加快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研发应用,加大智能成套装备扶持力度,培育智能成套装备产业集群。

——高档数控机床。发挥我市在数控系统、机床功能部件和特种机床等方面的优势,以江北新区、江宁区为主要载体,着力建设江宁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和六合数控机床产业园,重点发展加强型全数字机床控制系统、剪板机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重点实现高速、重载、精密滚动功能部件高效生产线技术;发展数控成形铣齿机、数控成形磨齿机、数控插齿机、超高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精密大型重型立式车床、数字化综合性能试验台、齿轮加工配套装备机床和数控改造项目等,提升全市高档数控机床整体水平。

——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重点发展高端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多层穿梭车、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高速托盘输送机、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高速大容量输送与分拣成套装备、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等。以江宁区为主要载体,运用射频识别、实时精确定位、智能调度等先进技术,开发具有智能分析、网络监控、动态优化、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

——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检测、装配与控制装备。大力提升智能基础元器件、基础装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产业,以南邮物联网科技园、徐庄和仙林等物联网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及智能测量仪表、电子标签、条码等级采集系统装备。智能控制装备重点发展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装备,高端调速装置、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等传动系统装备等,推进企业组建数字化装配系统、自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智能检测、装配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智能化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装备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等。

(三)积极培育高端智能产品

充分发挥工业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软件、智能硬件等为龙头的智能产品体系,为产业智能化夯实基础。

1.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产品。充分发挥国际软件名城优势,依托“一谷两园”,重点建设工业软件稳定性可靠性测试平台,以及重点行业CPS关键技术、设备、网络、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互操作测试验证平台。研究开发设计仿真、工业控制、业务管理、数据管理等工业软件,推进软件集成应用,重点突破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MES)、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软件,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软件产品集聚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委、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江苏软件园管委会、南京软件园管委会)

2.智能制造信息安全产品。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系统开发及应用,为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建设提供安全保证。依托南邮等科研院所研发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搭建基于可信计算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重点发展安全操作平台、可信计算支撑系统、可信软件参考库、工业控制网络防护、监测、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信息安全数字认证系统、工业防火墙、工业通讯网关、工业软件脆弱性分析产品、安全可靠的工业芯片、网络交换机等,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验证平台和仿真测试平台、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工业控制可信芯片试验验证平台、工控系统安全区域隔离、通信控制、协议识别与分析试验验证平台等,增强企业互联网化发展的安全防护和自主可控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委、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江苏软件园管委会、南京软件园管委会)

3.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开发,支持开源软硬件平台及生态建设。以(南京)软件谷、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徐庄软件园及紫金(白下)、紫金(鼓楼)、紫金(建邺)等为主要载体,打造省级以上人工智能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培育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初步建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绿色安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各有关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4.智能硬件产业。推动面向医疗健康、生产制造、汽车驾驶、信息消费等多种需求的新型智能硬件产品产业化,发展智能家居、数字电视、虚拟现实、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等产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各有关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智能移动终端。依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移动终端产业。主要面向4G、5G和下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功能多样化和智能化,以应用服务、内容开发为重点,针对工业应用、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等新兴功能的市场需求,加速智能终端产品创新。

——智能可穿戴设备。围绕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健康医疗等应用领域,研发生产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产品,提升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触控技术等发展水平。

——智能家居产品。鼓励家居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家电、耐用品等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新的消费市场空间。依托溧水开发区,组织开展智能家居产品示范,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环境监测等各领域,研制开发智能化信息家居产品。

——智能无人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系统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溧水区建设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发展无人飞行器、无人船等多种形态的无人设备。重点突破高性能无人系统的结构设计、智能材料、自动巡航、远程遥控、图像回传等技术。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智能无人系统的应用示范,提升无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线、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重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AR/MR)设备。加快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硬件、软件、内容、平台等全产业链发展,通过虚拟生产平台、积极开发其在制造、医疗等领域应用。

——智能汽车。依托骨干汽车企业及新兴企业,抢先布局智能汽车产业,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应用与生态建设,探索建设安全、智能的云网端一体化车联网体系,推动智能汽车典型应用。以“互联网+”技术推进传统汽车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传感器、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在汽车的广泛运用,集成新能源、智能语音、车路协同、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提升汽车产业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支持企业产品智能化提升。推动企业实施产品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推动智能电网产业升级,巩固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等领域国内领先优势,加快提升智能电网产业在能源生产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网络、能源交易新模式应用等领域智能化水平,发展智慧能源,打造智能制造优势应用产业。发挥集成电路产业在智能制造领域重要作用,依托台积电、德科码等集成电路龙头项目,围绕智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建设,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机器人等领域芯片设计、制造产业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可靠支撑。加快优势产业智能产品升级,围绕汽车、轨道交通、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重点优势产业,加快产品智能化升级,通过对原有产品的导航、定位跟踪、远程运维、远程诊断、智能控制、能耗监测等功能服务升级,推动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智能化升级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各有关区政府、园区管委会)

智能制造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