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内,由中新(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力开发的特区——苏州工业园凭借高速的发展、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众多工业园区中一枝独秀。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其高瞻远瞩的规划、功能清晰的布局、以人为本的设计密不可分。本文从总体布局、分区规划、配套规划三大方面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希望能从中挖掘出能够为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提供有益的借鉴的成熟经验。
一、项目概况
位于苏州市东部的苏州工业园,东邻昆山、上海,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是我国第一个与外国政府(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启动于1994年,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已成功跻身为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之一。胡锦涛同志2009年曾给予高度肯定: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也曾高度评价: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取得“青出于蓝”的成绩,是中新双方都满意的项目!
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做到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一张规划图,管它到结束”,体现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道路规划方面,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做到了污水100%截流;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做到“九通”……这些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造就了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也让这座新城成为和谐宜居的宜人之地。
二、园区规划理念、发展目标与策略
按照邓小平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思路和新加坡提出的“无规划、不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面”理念,苏州工业园从中国国情和苏州现实出发,并充分借鉴新加坡提供的新城建设经验,定下了一个多重身份的目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但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产城融合路径。
和其他开发区“先区内、后区外”的做法不同,苏州工业园从一开始就打破了区镇、镇域的规划局限,大胆地将周边乡镇定位成“中新合作区”的副中心,综合了园区地貌、乡镇产业布局,以及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社会事业各方资源,将园区行政版图上的278平方公里统一按照城市标准,与占地30%的中新合作区融为一体。
三、园区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
1、园区总体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中工业用地占了很大比例。从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商贸中心相对集中,而满足民生需求的商业设施则点状分散于各区块之间,绿化用地也是层级分明——金鸡湖是市级的城市公园,其次是区一级公园,社区公园则结合邻里中心一起设计。虽说整个绿化占地比例是13%,比例并不高,但是大家仍可以感觉到绿化很多,这就是巧妙规划的结果。
园区功能分区图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