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能人缺乏、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化不足等问题,采取省州共建,探索实施“雁归”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示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高素质农民”模式,培养培育一批乡村产业能人,示范带动农民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到2025年,培育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300人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200家以上,每年直接创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1200名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农户增收4300万元以上。
二、支持对象。
一是大中专毕业生,重点向从事农村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农学类毕业生和农村家庭毕业生倾斜;二是返乡入乡人员,重点向有种植、养殖和生产经营经历及经验的农民工倾斜;三是近两年以来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四是退伍军人。
三、支持产业
围绕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梳理筛选、分析研判,拟重点支持从事粮油类、水果类、蔬菜类、茶叶类、食用菌、肉牛类、家禽类、电商类、农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类等十三个类别的农业生产经营创新创业主体。
(一)粮油类。实施“粮+”行动,以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县、册亨县为重点,领办30亩以上“粮+”(粮+菜、粮+菌、粮+油)种植示范,一季粮两季菜,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二)水果类。以两江一河流域和农旅融合采摘园为重点,领办20亩以上百香果、草莓、香蕉等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年产值30万元以上。
(三)蔬菜类。以发展4万亩保供蔬菜为重点,领办50亩以上保供蔬菜种植示范,一年收获四茬以上,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四)茶叶类。以“古树茶、早茶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做精古树茶,做好早春茶,做强普安红,领办并承包30亩以上茶园,年产值30万元以上。
(五)食用菌类。以盘活食用菌大棚为重点,领办10亩(10个大棚)食用菌种植示范,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六)生猪类。以盘活或新建家庭牧场为重点,领办生猪养殖场存栏100头以上,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七)肉牛类。以“六方合作”示范创建为重点,领办肉牛养殖场存栏20头以上,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八)家禽类。以林下养殖为重点,领办家禽养殖场存栏5000羽以上,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九)中药材类。以道地中药材为重点,领办30亩以上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年产值达30万元以上。
(十)电商带货销售类。以农特产品电商带货销售为主,
年营业额达到5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3人以上。
(十一)农村经纪人。以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经纪活动为重点,涉农生意中间人带动销售农产品年经济效益达30万元以上。
(十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类。以畜牧兽医社会化为重点,肉牛冻精输配年服务500头以上;兽医社会化服务(含村级动物防疫员)服务覆盖2个村以上;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面积1000亩以上。
(十三)农机社会化服务类。以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入股示范性农机合作社或作为农机手的形式为重点,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年服务作业面积达1000亩次以上,实现毛收入10万元以上。
在上述十三类产业(项目)之外的其他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在达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可参照此方案申报。
四、支持政策
(一)租房补贴。对租用各县市国有或集体公租房资源办公或居住的“雁归”创新创业人员,按照“三免两减半”政策给予补助。(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创业补助。对“雁归”创新创业人员,符合家庭农场培育补助的,给予家庭农场资金补助;并优先推荐申请其他补助项目;符合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的,及时帮助兑现补贴;符合创新改革示范县的“雁归”创新创业人员,给予改革创新资金奖励。(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
(三)贷款优惠。实施以“兴农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为主的融资措施优先为“雁归”创新创业人员进行融资服务;由人社部门提供个人最高不超过20万元/笔的创业贷款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同步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贷款贴息补助。(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团州委、州人社局)
(四)保险覆盖。给予“雁归”创新创业人员所从事的农业产业全覆盖兴农险,个人自缴保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总保费的30%)。(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
(五)七个优先。设立黔西南州“雁归”创新创业人才奖,对带动农民稳定就业30人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并在七个方面给予优先倾斜。一是优先推荐全免费参加每年度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二是优先推荐获取农业产业、项目、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三是优先推荐参加国家或省级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四是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省、州农业农村部门的评优、评奖、评先进等活动;五是优先推荐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六是优先推荐职称评审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七是优先推荐参与评选“黔西南州杰出人才奖”。(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州人社局)
五、推进措施
(一)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加大对“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报道,讲好“三农”故事,厚植“三农”情怀,尤其注重毕业季、退伍前、春节前后等重要时间段的宣传推介,营造实施“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的良好氛围,吸引越来越多青年才俊积极地投身“三农”、奉献“三农”,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注入源头活水。(责任单位:州委宣传部、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团州委)
(二)摸底建库立档。各县(市)摸清大中专毕业生、在乡返乡入乡人才、退役军人以及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情况,将正在从事或有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等纳入“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储备后备人才库。(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团州委、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三)遴选培育对象。从“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储备后备人才库遴选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纳入重点支持培育人才库。(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团州委、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四)开展创业辅导。由州农业农村局会同州人社局、州乡村振兴局、州商务局、州职院、州农林科学院等部门组建产业振兴培训培养班,精选创业导师、农技专家、营销能手、农产品品牌和标准专家等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团,分期分批对纳入重点支持培育人才库的“雁归”创新创业人员开展针对性、个性化培育,实行“一对一”定向培育(一个导师团队结对一个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单独制定一套培养方案),全过程推进从课堂到基地到实训到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州乡村振兴局、州商务局、州职院、州农林科学院)
(五)强化跟踪服务。组建“雁归”创新创业行动项目评审委员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组织专家对领办类型、项目以及创新创业方向进行论证,从源头确保创新创业方向。充分利用“揭榜挂帅”和“基础性示范服务”,激活创新潜能,有效解决基层科研创新目标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统筹利用州、县、乡三级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对创新创业人员从事农业产业持续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农业农村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协调、指导黔西南州“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工作,定期研究“雁归”创新创业行动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建立健全县、乡干部包保联系农业农村人才制度,形成“一个专家+一名干部+一个基地+一个培育对象”的“4个一”联系帮扶制度;抽调人员组建“雁归”创新创业行动工作专班,在州农业农村局集中办公,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事务。(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强化资金支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整合打捆省级农业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等专项政策资金,主要用于对“雁归”创新创业人员创业补助和奖励。黔西南州整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东西部协助资金安排资金、就业专项培训资金、农业技术培训资金、创新创业资金等给予房租补贴、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州财政局)
(三)强化人才管理。各县市要立即建立“雁归”人才管理库,围绕“用好”“用活”“用足”人才资源,从“雁归”人才库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能力素质强、服务意识强且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拟作为村“两委”班子人员重点培养,抓牢基层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积极探索“名誉村长”选聘制度,从“雁归”人才库中选出一批对家乡有深厚情怀、能积极主动做贡献且自身实力过硬的人才作为“名誉村长”选聘人选,利用自身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在帮助村庄找准发展方向、探讨发展思路和制定发展规划上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民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
(四)强化宣传总结。各县市要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推广创新举措,利用各类媒体及工作简报宣传、编印推进“雁归”创新创业行动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树先进人员、先进事迹,全面展示黔西南州新时代“雁归”创新创业行动的新风采新面貌。 (责任单位:州委宣传部、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团州委)
来源: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