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乐安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意见

2021-11-19 14:50:17 现代农业政策

1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要义,是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为全面促进全县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全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格局,现结合我县2021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户为依托,以规模化为切入点,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巩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按照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努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全县特色农业产业持续稳定迅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的优势和农业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持续发展理念,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水稻(含再生稻)、设施蔬菜、中药材、小黄牛、白莲、双孢菇、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全面实施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21年全县种植绿色生态水稻3万亩,米质达到A级绿色大米标准以上;大力扶持绿巨人蔬菜和闽乐西红杮发展,力争2021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0.4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3万亩;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继续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2021年全县小黄牛养殖2.7万头以上;全县白莲种植15000亩以上,总产量1000吨以上;巩固2020年双孢菇种植面积,全县今年新增大棚300个以上,种植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今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实现中药材面积5万亩以上。全县今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量30万公斤。

三、工作重点

1.绿色生态水稻(含再生稻):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有独立的生态水流域、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集中连片稻田种植;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和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施肥原则;适当放宽防治标准,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化学农药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施用,晒谷一律用竹晒垫,禁止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和黄泥砂地面上晒谷,防止污染。

2.大棚蔬菜:继续实施钢架大棚补贴。严格执行大棚管材国标要求,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按每个标准棚(6×30米)补贴2000元;连栋大棚按省建设规程建设。凡亩均设施投资超2万元以上,每亩补助30%。

3.中药材:继续执行《乐安县2020年中药材种植奖补办法的通知》(乐办字〔2020〕16号)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重点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同时不失时机地选择加工为产业突破口,以项目为依托,建设综合型的中药饮片加工厂。

4.黄牛产业:推动母牛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形成“养母牛、繁小牛、建基地、育肥牛、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格局,扩大能繁母牛群,加强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使黄牛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5.白莲种植:选择优质高产良种,适宜的田块,合理轮作,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中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

6.双孢菇产业:巩固2020年种植面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效益方面有明显成效。稳步推进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立绿色有机品牌,提高双孢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5条以上双孢菇加工流水线,做大做优做强我县双孢菇产业。

7.稻田综合种养: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稻(莲)田养鱼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县单季稻田、冷水田和低洼稻田,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整体成片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加高加固田埂,捶打结实,不倒不漏,开挖鱼函、鱼沟,做好栏鱼棚、按标准投入鱼苗等。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顺利实施,真正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成立乐安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人社局、县林业局以及各有关乡(镇)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督促与检查,以及资金的落实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的协调联系工作。各有关单位特别是有关乡(镇)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本单位职责,科学制定绿色生态水稻(含再生稻),大棚蔬菜、中药材、小黄牛、白莲种植、双孢菇生产、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农业产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特色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强化技术指导。由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具体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各特色农业产业聘请2-3名专家为技术顾问,负责培训,规划及技术指导等。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组分片包干,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督查验收等工作,确保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技术入户到田。

3.加快土地流转。巩固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建立县、乡二级互联共享的土地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在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户采取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向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能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在农户自愿的基础,推进高标准农田规模流转,做到边建设、边流转、边招商、边调整,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能手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广泛宣传引导。在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树立标牌,在项目区的村组通过公告栏、墙报、横幅等加强宣传,及时总结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宣传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政策举措和行动成效,积极调动各方参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营造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浓厚舆论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5.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将整合资金重点投向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合力,扩大资金聚合效应,大幅度提升产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引领和杠杆作用。2021年县财政安排3250万元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绿色生态水稻(含再生稻),补助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和绿色生态稻谷预计全县需补助资金420万元。大棚蔬菜补助预计需1000万元。中药材种植预计需补助资金380万元;黄牛产业2021年财政投入预计为400万元;白莲新增面积每亩种苗补贴100元,预计20万元,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的乡镇,县财政另行安排20万元用于购买加工、烘干设备。(原已补助烘干、加工设备的乡镇不再重复安排)双孢菇大棚建设补助预计960万元。稻田综合种养每亩补贴50元,预计补助资金50万元。

6.加强督查验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的2021年干部执行力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每月一检查,每季一督查,半年一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认真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包括物资采购手续,发放凭证,开展工作的照片等生产结束后,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生产现场进行验收,并做好汇总考核评价上报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工作方案要求标准进行验收补贴。对未按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的特色农业产业,不给予补助,对不按技术要求、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将追究其责任,确保2021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按时按质完成。

来源:乐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现代农业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