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1-05-19 14:30:42 现代农业政策

5

为有序推进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结合实际,特制定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四川广安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坚持“厅市共建、政府组织,国企引领、农民主体,市场营运、兴农富民”原则,以“城乡融合、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文化振兴、乡村善治”为实施路径,高标准建设核心区(苟角镇水浮山、曾拱桥、红朝门、大梨树、薛家坪5个行政村),升级花园镇到苟角镇(S203)过顾县镇(观红路)沿线产业,科学布局苟角镇石龙桥村域段与安家坝相邻区域产业。探索解决“为谁的农业现代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问题取得新进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广安样板。

二、目标任务

2021年,聚焦“生产+加工+科技”取得突破,重点建设“一园、三中心、一院落”,促进研发、生产、加工、物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基础配套、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化,建成1个标准高、科技强、基础优、业态美的乡村产业示范园(蔬菜3000亩、稻油5000亩、稻田综合种养3000亩);开展品种研发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建成3中心(农科研发中心、蔬菜加工中心、粮油加工中心);挖掘乡村文化和生态价值,建成具有川东北特色的新居院落1个。到2021年底,园区建设各项指标达到省五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考评标准,产值突破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村均集体经济突破8万元。

三、产业布局

在水浮山、大梨树、薛家坪、曾拱桥等村标准化示范粮菜轮作3000亩,在安家坝、红朝门、回龙庙、石龙桥、花庙子等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3000亩、稻油轮作5000亩,在红朝门村实施秸秆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菌类种植示范100亩。

四、重点工作

(一)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水浮山、曾拱桥、红朝门、薛家坪、石龙桥等5个村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重要节点和产业环线,优先实施沿线视野范围内农田优化调型3000亩。加快13.7公里省道S203线升级改造,推进6公里产业轴线—稻香路优化施工,围绕农业生产、产品运输和重要节点,逐步实施26公里产业路提档升级,形成2—3条标准高、线性美、环境优的产业环线。

(二)狠抓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引进培育或合作2—3家国内优质种子种源企业、农业智能机械企业、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并在有能力、敢担当、愿奉献的村干部中选优配强9个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小农户有序进入现代化农业生产大格局。

(三)狠抓科学技术应用

与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农业生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农科研发中心,集研发、博览、体验、教育等一体,配套玻璃温室新品种研发大棚3亩和成果转化示范大棚100亩,开展新品种推广1000亩。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秧、人工直播等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新技术;改农机和调田型相结合,试点示范100亩标准化蔬菜全程机械化种植。实施粪污异地消纳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田间地头全天候服务。

(四)狠抓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

在水浮山、大梨树、薛家坪、曾拱桥等村标准化示范种植蔬菜3000亩,在安家坝、红朝门、回龙庙、石龙桥、花庙子等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3000亩和稻油轮作示范5000亩;在红朝门村实施秸秆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菌类种植示范100亩;在薛家坪、曾拱桥、大梨树、水浮山等村高坡地段发展经果林或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1000亩,打造高消费者的“食物后花园”。

(五)狠抓新型市场开拓

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举办川菜博览会、川菜品赏会、丰收节,组织企业参加川菜走出去活动宣传“稻渔香”、“黍本道”两大绿色优质品牌。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广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中央厨房配送、专店直销等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到2021年底,稻渔香、黍本道加入华蓥山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得到显著提升。

五、重点项目及资金概算

2021年,园区拟实施3大类14项重点工作,计划投资23073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县委相关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相关县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1+7”产业发展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主要负责协调、方向把控、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强化利益联结。强化“国有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夯实土地合作分股金、园区务工领薪金、组团承包挣酬金、家庭经营得现金等实现基础,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所得利润按农民占60%、村集体经济组织占10%、国有公司占30%比例分红,建立起农民能够依靠土地和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让农民更多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强化主体培育。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农业企业集团。引进扶持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的1—2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能力。培育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主体,到2021年底,培育形成省、市、县龙头企业梯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0人和“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50人。

(四)强化政策扶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出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产业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加快“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健全人才引进、干部培养、本级财政投入、中省项目争取整合等机制;激活民间资本,出台园区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园区社会运营、旅游开发等激励奖扶政策;建立乡村振兴试验区用地保障机制,每年安排5%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出台支持试验区园区建设金融政策,通过政府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初期融资难问题;出台特色农业保险政策等。

来源:岳池县农业农村局

现代农业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