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秘境中堡”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2-05-10 12:40:00 田园综合体政策

1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83号)和《中共河池市委员会办公室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创建田园综合体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河办发〔2021〕3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南丹县“秘境中堡”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统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继续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建设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为南丹县新增打造一个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农为本,农文旅相结合。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保持农村田园秀美风光,留住乡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坚持农业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相融合,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

(二)坚持农民主体,多元共同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完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和管理。

(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整合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引进各类社会主体进行产业开发、综合体运营。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

(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改革创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不动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三、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工作思路

按照“一心四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即:一心:魅力苗乡民俗文化旅游中心。四园:核桃示范产业园、蜂糖李示范产业园、梅花山猪示范产业园、南丹黄牛示范产业园。三区:高山油茶农旅融合旅游区、山水猴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区、中堡大草原生态旅游区。通过整合、挖掘规划区域内的农业农村水土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地域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把农业做成乡村旅游的后花园和菜园子,把乡村旅游做成农业发展的膳食坊,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成为独具中堡地域特色的黔桂乡村旅游廊道和生态特色农产品富集区,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板、新模式,促进农民快速致富。

目标任务

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通过四年努力,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集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生态体验、民俗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极富花苗传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示范产业园实现年产值达4500万元,体验区内旅游产业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综合体覆盖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

1.特色产业与田园景色交融。对核桃、梅花山猪、南丹黄牛、黑山羊等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提升发展,引入蜂糖李等新兴特色水果种植,应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和综合技术,采用生态模式,实施现代化生产;对农田、耕地和林草地进行标准化改造,辅以田间道路建设、沟渠的绿化美化,对重要节点进行艺术化表现,把农业生产融合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中。

2.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借助平天高速、月里至中堡二级公路、天峨县三堡乡至中堡乡连接贵州省甲茶镇跨省214国道等通道建设的新优势和毗邻的贵州省平塘县甲茶风景区、“天眼”景区旅游影响,凭借中堡花苗区别于传统苗族独特民俗文化,通过对中堡政府所在地整体建筑立面的提升改造,在中堡社区中堡寨后山打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苗王寨,同时配套建设民族文化展示馆、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民族文化休闲廊道等,结合高山油茶农旅融合旅游区、山水猴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区、中堡大草原生态旅游区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全面开展民俗文化表演展示,让游客充分体验中堡花苗民俗风情,领会花苗文化的精神实质,让苗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3.农事生产与乡村体验共存。通过现代生态农业展示与参与,建设核桃、蜂糖李、梅花山猪、南丹黄牛集中种养示范园,以众筹、入股、认种、认养、共享、会员、定制等多种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生态农业生产的过程、采收、加工烹调,享受其中乐趣,体验农业生产和乡村文明的进步。

4.绿水青山与幸福生活相伴。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环境优势,发挥区域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良好、光照和温度适宜、物种资源多样、农业特产丰富的特点,通过重要节点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绿化、亮化、美化和屯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以及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使项目区内绿水青山永伴幸福社区生活。

5.独特景观影响力更大。通过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采用农业景观创意、农业节庆创意、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科技创意等模式,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推进山水田林草整体保护及综合治理,通过点缀打造把高山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成为继云水谷之后南丹的又一农旅融合旅游示范区,通过地域平整和人工种草把南丹黄牛养殖牧场变成草原骑行旅游特色景区,通过人为引导依河而建把野生猴群集聚区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区,让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真正融入融合共生发展。力争到2025年,项目区域内农产品附加值增加50%以上。

6.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与天峨县三堡乡、贵州省平塘县甲茶镇、贵州省罗甸县平岩乡建立联防体系,签订边界“五联防”工作协议书,进一步促进跨省、跨县接边地区和谐稳定。同时,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力争到2023年,项目区域内形成以法治解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治消化矛盾的良好社会风气。

7.集体经济发展加快。通过妥善处理政府、村集体、企业和农民关系,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确定合理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民能增收、企业可盈利、集体经济得发展。到2023年,项目区内村集体经济明显壮大,所有的行政村均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经济收入基本上能够解决村级基本公益事业需要。

四、建设范围与年限

(一)建设区域范围:建设范围主要为中堡苗族乡所辖的中堡社区、懂托村和九立村,辐射带动大水井村、东井村、拉纳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总体规划面积9000亩。

(二)建设年限:2022—2025年。

五、建设内容

(一)七大体系建设

1.建设现代生产体系。着眼项目区内的核桃、蜂糖李、油茶、梅花山猪、南丹黄牛等大宗农产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改变传统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签订保价收购合同,使产品供给更契合市场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旅游 +”“生态 +”等模式,发展创意农业,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利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肉制品加工、核桃、蜂糖李加工等,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发展主播带货、订单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开发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新业态,拓展农业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

3.建设现代经营体系。以合作社和企业为龙头,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机制。积极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一代职业农民。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村集体山林耕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强化生态体系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乡村,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合理布局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持特色风貌,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以周边山林为重点,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态。

5.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村(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建设30分钟服务圈,推动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构建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让村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依托村屯现有设施设备,建设体育休闲娱乐场地,配备体育锻炼器材,组织好社会文化活动,建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6.强化运行体系建设。建立田园综合体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正确区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的权责利,建设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形成健康发展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公共服务建设,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推动力。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发挥运营中的组织、协调、指挥作用,让生产经营有序开展,支持和帮助贫困农户就近创业就业。

7.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建设法制村庄、平安村庄。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对村干部的评议权和村务的知情权。开展村庄美化、亮化、绿化活动,对退化、污染、损坏的农田、林地、公物进行修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二)七大产业提升工程

1.特色产业提升工程。规划发展面积7000亩。根据项目区位优势,依托“中堡核桃”、“南丹黄牛”现有公共品牌,采用现代种养技术,采取“公司 + 农户”群众土地入股或群众认种认养的模式,结合公司保价收购保障,大力发展油茶和蜂糖李种植业、南丹黄牛和梅花山猪养殖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集现代化种养—精深加工—销售渠道—品牌打造—休闲农旅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区,促进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生态产业价值。

2.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风貌改造,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进一步完善田园综合体内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民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

3.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田林草整体保护及综合治理,加强村屯绿化、美化,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建设一批乡村民宿,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

4.地方文化挖掘工程。把中堡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旧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依托中堡乡特色农业资源和花苗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民族节庆品牌。

5.独特景观营造工程。结合油茶、蜂糖李、梅花山猪、黄牛等产业和花苗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景观主题内容,塑造独特景观和体验模式。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采用农业景观创意、农业节庆创意、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科技创意等模式,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景观形象鲜明的田园综合体。

6.乡村社会治理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

7.抓好集体经济培育工程。以“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多元合作”为原则,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市场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形式组成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发展和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将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来源:南丹县中堡苗族乡人民政府

田园综合体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