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

2018-10-31 17:17:33 田园综合体政策

梧州市田园综合体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梧州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4月27日

梧州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根据自治区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要求,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探索农村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农为主,农文旅结合。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坚持农业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相融合,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

——坚持农民主体,多元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完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和管理。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整合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引进各类社会主体进行产业开发、综合体运营。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改革创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不动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三)目标任务。按照试点先行、高标准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选择产业基础扎实、交通便利、自然禀赋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先行试点,探索田园综合体公共服务供给、土地利用、多元投入、产业支撑、乡村治理新机制,通过串点连片、组团建设、集聚开发,实现农田园区化、产业融合化、乡村景区化、服务便利化、经营市场化,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和“美丽梧州”乡村建设升级版。

二、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美丽梧州”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产业互补、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若干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为片区,进行集中连线连片打造,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一)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引进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从核心区向拓展区、辐射区延伸,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品种品质,增强示范带动功能。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美丽梧州·宜居乡村”的产业富民专项行动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乡村风貌改造,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进一步完善田园综合体内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民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

(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加强村屯绿化、美化,推进山水田林湖草整体保护及综合治理,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地方文化挖掘工程。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旧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民族节庆品牌。

(五)独特景观营造工程。乡村和田园景观设计要结合农业产业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内容,塑造独特景观和体验模式。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采用农业景观创意农业节庆创意、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科技创意等模式,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六)乡村社会治理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

(七)集体经济培育工程。妥善处理政府、村集体、企业和农民关系,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确定合理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民能增收、企业可盈利、集体经济得发展。田园综合体所在地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市场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形式组成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将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各县(市、区)要结合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突出优势、补齐短板”的原则,合理规划确定统筹各类财政资金投入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及重点。

三、试点立项基本条件

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美丽梧州”乡村建设重点区域,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试点立项应具备“五有一高”基本条件:

(一)有特色产业支撑。项目区内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突出,具备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景。

(二)有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项目区内的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强。有敢闯敢干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便利的区位条件。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具备水、电、路、网络等基本条件,与中心城市有便捷的交通连接,既能就近利用城市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又便于城市居民就近体验田园生态风光。

(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积淀。项目区内青山绿水,“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成效显著,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浓郁,自然景观秀丽,村庄规划和管理井然有序。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五)有顺畅高效的投资和运行管理模式。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综合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调动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规范有序,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项目区内有以下情况不予受理项目立项: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乡、村举债搞建设;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四、创建办法

我市田园综合体创建从2018年启动,各县(市、区)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要求,科学编制试点项目三年发展规划和任务清单,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形成专家审核意见后,经县级政府确认,报送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收到项目申报材料后,牵头组织开展市级评审工作,按照立项条件和认定标准,对县(市、区)申报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会审研究,按照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项目竞争立项机制,从中择优选择1个项目,报市政府同意后报送自治区财政厅。

五、田园综合体创建措施

(一)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组 长:蒋海东 市委副书记

黄 恩 副市长

副组长:潘一清 市委副秘书长

梁威龙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旭长 市财政局局长

赵春宝 市农委主任

成 员:吴正全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胡晓源 市财政局副局长

徐锦留 市农委副主任

吕义杰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

莫国金 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

庞卫良 市水利局总工程师

梁聚文 市林业局总工程师

梁 菲 市旅游发展委副主任

王剑彪 市文新广电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协调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拟定田园综合体建设重要政策措施,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督促检查田园综合体建设事项落实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创建田园综合体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局长李旭长、市农委主任赵春宝兼任,副主任由市财政局副局长胡晓源、市农委副主任徐锦留兼任。

成员单位职责

市财政局:负责创建田园综合体日常工作,具体负责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立项、评估验收等工作;落实创建试点奖补资金;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支持政策及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等工作。

市农委:负责制定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验收细则,按部门职责做好产业化发展指导和优惠政策落实工作;负责统筹落实本部门资金及项目整合投入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支持政策的落实,按部门职责做好田园综合体创建业务指导和优惠政策落实工作,负责统筹落实本部门资金及项目整合投入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委、水利局、林业局、旅游发展委、文新广电局等部门:按部门职责做好田园综合体创建业务指导和优惠政策落实工作,负责统筹落实本部门资金及项目整合投入工作。

(二)支持政策。

1.建设用地支持政策。具备增减挂钩实施条件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增减挂钩试点指标由自治区应保尽保,增减挂钩节余周转指标可按规定有偿流转使用,拓宽田园综合体建设资金来源。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以及废弃地、存量建设用地建设田园综合体配套项目。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和列入自治区田园综合体备选项目库的其他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范畴的,用地指标由自治区统筹安排,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选址,对确实无法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要求进行选址且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在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划修改调整条件的前提下,允许依法修改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财政支持政策。对于能够列入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项目,除了自治区财政每年给予每个项目1000万元资金,连续三年给予支持外,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补每个项目300万元,对于能列入自治区备选项目库的项目,市财政适当给予奖励支持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统筹中央和自治区相关资金优先安排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各县(市、区)政府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平台,推进各类涉农资金整合,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创新,大力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一事一议”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鼓励国有投资平台采用直接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实现投资平台和乡村双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及时总结经验。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市财政、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跟踪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四)加强监督和考核。为确保全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工作质量,市政府将对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田园综合体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