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如何借力“乡村振兴”发展?

2018-02-28 19:44:53 田园综合体规划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政策与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五点总体要求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研究员认为,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员认为,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研究员认为,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研究员认为,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1.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3.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此次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4.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5.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五,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六,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1.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

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研究员认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点,应在规划的有效指导和管控下,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去进行设计、建设和展现。

2.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文化根脉突出的地方

一个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地方,是难以吸引人的灵魂的。所以研究员认为,,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呈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从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给人双重享受的地方。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对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园综合体予以展示。

3.田园综合体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从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来讲,最直接、最基本的应当是观光旅游。所以,必须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来打造田园综合体,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让消费者到田园综合体,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去娱。而且,要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增加体验性、休闲性的旅游设计,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4.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业融合支撑的地方

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切入点和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研究员认为,还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就是按照资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维和模式,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基本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进行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田园综合体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