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刻认识新时代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优质旅游的必要性、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深刻认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国家整体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准确判断和战略决策。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中央要求,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转向优质旅游发展,是应有之义、首要之任、必然之举。这也是旅游行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第二,这是化解新时代我国旅游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旅游领域,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到这一矛盾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我们的旅游发展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变”的是人民的旅游需要已发展成为更加广泛、更加多样、更加多层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都需要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必须以发展优质旅游来持续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从而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这是保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是经济增长要从以数量高速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短缺问题,转向质量和效益。我国旅游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无论从供给规模、产业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速度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旅游业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绝不能简单地继续追求发展增速,只有转向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的新路,推进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这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通常讲,旅游具有异地性、幸福性、综合性三个基本属性。异地性决定游客对异地服务的依赖性大,但对异地服务的监督力弱,容易成为服务质量提升难点;幸福性决定游客对旅游的期望值大,同时社会关注度高,容易成为管理质量舆论热点;综合性决定旅游发展关联度大,但统筹协调把控难,容易形成发展质量洼地。有人讲,既然是基本属性,那以前也有这些问题啊!没有错,只是以前我们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或者忽视了这些需求和问题。而今天的旅游发展,量已经积累到一定阶段,质的问题则更为尖锐、更为突出,无论是游客消费需求还是产业发展需要,都必然要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纵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发展规律。
第五,这是旅游业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旅游竞争是市场之争、资源之争,更是品质之争。当前,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加以优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塑造国际旅游品牌,各新兴经济体也加大旅游质量发展步伐,全球旅游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在国际旅游竞争中不进则退,我们要真正在世界旅游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彰显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不走优质旅游发展道路,做强中国旅游质量品牌,最终可能一切均为空想、奢想!同时,我们致力于发展优质旅游,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旅游方案、中国旅游样本、中国旅游经验、中国旅游智慧,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第六,这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落实中央“质量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根本指向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服务驱动转变。在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作为综合性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幸福产业在国家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准确把握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
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是落实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优质旅游的内涵包括:
1.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旅游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 “吃、厕、住、行、游、购、娱”“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旅游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向供需平衡不断转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有效落实,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成为自觉。一句话,优质旅游是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
2.优质旅游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改变旅游业对资源开发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依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从旅游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城乡旅游、东中西部旅游协调发展。绿色成为普遍形态,从消费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从供给端强化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旅游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对内对外旅游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引入最好实践经验和有效竞争,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旅游业共建共享新格局。
3.优质旅游是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产品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旅游。加快推动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比较集约型跨越。旅游产品结构极大优化,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体育游、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融合产品层出不穷,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旅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总之,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进而言之,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