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报告,小编为您带来会议现场报告实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8年1月8日)
李金早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是全国旅游系统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五年来尤其是“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发展历程,研判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方向,安排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旅游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全域旅游、文明旅游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17年11月21日,习总书记批示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扶贫富民成效显著,国民旅游休闲生活更加精彩,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旅游发展呈现强劲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回顾若干年前,我国旅游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重落后,厕所普遍脏乱差,有些地方市场乱象丛生,文明失范问题长期缺乏抓手,旅游统计严重滞后,尤其是社会上对旅游的很多错误认识,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如旅游贸易赤字论、旅游只富民不富财政论、旅游作用和贡献只是消费论、旅游仅是软实力论,等等。
面对复杂形势和具体困难,我们没有悲观回避,也没有盲目自大,轻率妄动,而是认真调研,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2015年的江西隆冬,我们在南昌提出“515战略”,艰苦奋斗开辟新常态下我国旅游发展新天地。2016年的海南初春,我们在海口提出全域旅游,如火如荼的生动实践开创我国旅游发展新局面。2017年的湖南早春,我们在长沙提出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开拓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新目标。全国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久久为功,中国旅游发展这部节拍鲜明的合奏曲更加气势恢宏,全系统产业自信、行业自信、事业自信大大增强。
(一)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多年来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测算显示,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过去三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旅游综合资本形成占同期国民经济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约6%,旅游综合出口占国民经济出口总额的比重约6%。其中,2017年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
(二)旅游产业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凸显。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旅游业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每年近5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渠道。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过发展旅游转化为金山银山。“5·19”中国旅游日成为真正的旅游惠民日,近3年各地推出上万条旅游惠民便民举措,推动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三大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增长,我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预计2017年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81万亿元,年均增长15.83%。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9.12%,年均增长11.08%;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为4.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15%,年均增长15%。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5%,年均增长1%;其中外国人2017年为291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7%,年均增长1.4%。2017年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4580多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9.17%。
(四)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我国现有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4.5万家左右,其中住宿业1.9万家(其中星级饭店1.16万家,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2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50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休闲度假方面,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专题旅游方面,现有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6个,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0个,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514个,还有一大批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五)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国务院建立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修订《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制定修订《导游管理办法》等3件旅游规章,废止《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等3件旅游规章和138件旅游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各地加快建立旅游现代治理机制,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福建、北京、江西、广西、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云南全面实现省(区、市)市两级旅游局改为旅游发展委员会,湖北、山东、海南、甘肃、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基本实现省市两级局改委。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成立旅游警察205家、旅游巡回法庭280家、工商旅游分局132家,“1+3+N”旅游综合改革效果显著。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