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8-01-17 09:46:18 特色小镇动态

(三)准确把握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必须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在旅游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1.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内涵发展是相对于规模速度发展的质量效率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型扩张的集约式发展,是相对于同质同构增长的特色异构发展,是相对于教条模仿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虽然达到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文化挖掘力弱、产品同质化重、创新意识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坚持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就是要增强价值内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旅游发展各环节,成为广大从业者、游客的基本遵循。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道路,告别GDP崇拜,大力倡导绿色旅游,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就是要增强制度内涵,创建和完善优质旅游发展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就是要增强产业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和丰富度,加大文化挖掘力度,推动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推动形成传统旅游产品精细化创新版,如农家乐升级版、民宿旅游升级版等。强化品牌意识和营销意识,培育产业发展品牌资产和竞争优势。推动建设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中国乡村旅游强省、中国国际旅游强省、中国自驾车旅游强省、中国低空旅游强省、中国邮轮旅游强省、中国研学旅游强省等。就是要增强服务内涵。我们要树起“中国优质旅游服务”闪亮招牌,各旅游企业、经营单位要将“服务”视为生命一样去维护,提升人性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内涵。要有效提升组团游,不断优化自助游,大力发展定制游,鼓励志愿者导游,鼓励老年专家、退休学者等参与旅游服务。

2.坚持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一个共同作用,就是冲破原有产品局限,极大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旅游+”“+旅游”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增强融合渗透质量和效果,切实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不断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优化配置旅游市场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总体水平和品质发展活力。推动旅游共建共享,就是要注重在旅游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

3.坚持走依法治旅之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主动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为优质旅游创造更好的法治供给环境。要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上持续发力,严格执法,以更大力度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顽疾,推动建立现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在全国开展媚俗、破坏性开发旅游人文资源的专项整治行动;淘汰不符合优质旅游发展要求的A级景区,重点是5A级、4A级景区,对不符合旅游质量、安全要求的实体进行综合治理;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强化普法宣传,提高旅游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旅游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水平。

4.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旅游,有效通过信息化优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我们推动开发“华游”即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世游”即全球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就是希望通过大平台、大网络、大数据来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景区流量调控智能化,真正让游客“一机在手,说走就走,说游就游”。1月5日发布的中国全域旅游厕所导航系统正是“华游”“世游”的有机组成。通过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耦合,有效延长和增容旅游产业价值链。通过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开发旅游资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提高旅游商品研发制作水平。通过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开发兼具文化内涵、科技含量的旅游新产品,不断提升旅游的吸引力、体验性和互动性。

5.坚持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很难想像在一个封闭保守、缺乏竞争的环境下能够实现优质发展。优质旅游发展需要的一定是一个统一、开放、开拓、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必须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决心,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画地为牢、无所作为、墨守成规的封闭守旧意识,认真梳理并逐一清理妨碍旅游有序开放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发展优质旅游必须走的这五条路,内涵式发展是根本,融合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开拓是双轮,科技创新是动力,依法治旅是保障。

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谋划工作,探索推动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优质旅游发展路径。但要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搞大干快上,搞不切实际、脱离发展阶段的形象工程。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旅游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优质旅游发展要求,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使广大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远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旅游“三步走”战略,到204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二步,到2030年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三步,到2040年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再用10年,到2050年继续全面提升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水平。

旅游“三步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在旅游领域对党中央关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旅游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我们应更加积极主动担当,加快步伐。

2020年预期目标: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2018年预期目标: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深化,“三步走”战略稳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明显,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0.8%、13%;入境旅游人数1.4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73亿美元,分别增长1.4%、2.5%;出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4.5%;完成投资1.8万亿元,增长20%。

同志们: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具体抓好18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惟改革者进。从宏观角度审视,全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产能、新动能,必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和发展方向之一。当然,也要看到旅游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我们要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全域旅游与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完全契合,也是推进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迈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有力抓手。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的体制观、资源观、产品观、业态观、发展观,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旅游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坚持特色化发展,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验收工作。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规范审批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要加强顶层政策和制度框架设计,细化标准和措施,加快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加紧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管理办法,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引领,为促进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力指导。2018年试点验收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适时开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率先探索优质旅游发展路径。加快研究并科学制定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

开展我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系列活动。

(二)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大力开发“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旅游产业自主创造力,是推动产业发展“内生性优化”和增强产业内涵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旅游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深度化等典型特征。旅游业不仅要挖掘外部可利用的价值要素,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更要大力主导和开发以旅游业自主创造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扩大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产品供给,以此为内生优质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我们要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游艇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自驾车房车营地等级标准并推出一批示范营地。落实《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内邮轮旅游将达350万人次,国际邮轮旅游将达30万人次,运营邮轮达25艘,其中中资邮轮船队达5艘,并有力拉动邮轮设计制造、港口运营服务、旅游商业商务、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自驾车旅游可达40亿人次,房车数量超过10万辆,营地超过2千家,带动直接就业50万人;全国通用航空机场将达500个,通航旅游30万人次,产业经济规模达2000亿元。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升“中国优质旅游”品牌魅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以“硬件标准化、服务温馨化、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健化”为导向,实施“中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推出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擦亮5A、4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塑造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优化星级饭店、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品牌,等等。要以品牌建设促质量提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晋级,一手抓淘汰,建立有进有出的旅游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树立我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开展中国旅游品牌强省系列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定制旅游品牌。做强5A级、4A级景区品牌,继续加大对5A级、4A级景区复核检查和整治力度,加强A级景区复核监管工作。做大旅游度假区品牌,制定山地、海滨、温泉、滑雪等度假产品标准,积极推进国民度假地建设,适时推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修订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发布《旅游度假发展报告》。做好城市休闲品牌。继续推进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遴选,适时推出旅游休闲示范街区标准,引导都市旅游和休闲业态健康发展。修订《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举办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

特色小镇动态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