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近来,康复养老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对此,众说纷纭,现下就有很多人认为国家康养优惠政策利好,康养投入正当时。但是也有不少人持消极态度,认为国家康养优惠政策有待细化,康养市场长路漫漫。
一、康养产业发展有利条件
1、国家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
为了改变我国公立养老机构占据主要市场的现状,包括民营资本准入、审批制度简化等降低养老门槛的政策不断出现。目前整理的40条与养老相关政策的各个层面,有14条涉及了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利于直接或间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产业的政策。
为了平衡公立机构在养老中“一家独大”的现状,包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合作模式参与等投资方式正在逐步推进。
2、国家强化市场属性
今时不同往日了!国家已经开始强化市场属性。如果把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更多的需要市场杠杆的作用。2.3亿老人各种各样的衣食住行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
此前,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扮演的是主角,如今超过90%的养老机构为公立机构,所以当前政府做的是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优势,其主要导向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作为一种服务、一种消费。
政府在转型,养老的风向也将改变,因此,现在政策强调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际上是转变到了幕后,更多的是发挥监管市场、培育和扶持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
3、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业成为主流
这些问题都将解决,随着医疗服务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养老服务企业成为养老领域的潜力股,养老产业受迫切需求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发展机会。
以前“十二五”的政策都投向了机构,在机构更多的是补建设,就是补砖头、补床头、补人头。 “十三五”到来后,居家养老服务和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产业趋势开始变暖、升温,目前的政策主线来看,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体实施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服务成为了主流。
二、康养产业发展不利条件
1、资本进入障碍
虽说如此,民间固然也有大量资本希望进入养老行业,但大多有意者仍望而却步。
其根本原因包括两部分:
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医疗保险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我国各级各地政府短期内很难像欧、日那样从设立伊始即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大幅资金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从拿地、开业到日常运营都将面临不少困难。
此外,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养老行业专家乌丹星提出,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导致企业犹豫、观望。在审核机制上,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也不会愿意进入。
2、康养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发挥市场优势固然好,但是盈利模式问题是长期困扰养老企业的一大因素,前期投入大、回收慢是养老投资的突出特点。因此,市场上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包括申办养老机构或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审批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提供可行性报告研究、固定场所、资金来源、环评等证明材料,同时涉及国家和地方的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
3、康养专业人才缺乏
光靠国家支持根本没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服务的升级,粗放式医疗护理已经不适合当下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在许多养老领域的创业者眼中,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是首要的任务,此前,有养老领域的创业者曾表示:“涉及到人对人的服务,容易出现不可控的,重要的还是专业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
而我国养老人才正面临“学历和素质较低”、“正规化水平较低”、“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所谓四低现状,护理人员总量与老龄社会需求量相差甚大,缺口至少数百万人,农村和基层护理人员短缺更为严重。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