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房地产企业转型大健康背后的思考

2018-07-26 11:51:18 健康地产规划

房地产转型养老

不久前,一份调查研究不完全统计,国内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有30家,包括万达、万科、保利、恒大等。而万达作为地产行业的老大哥,转向大健康行业,是中国地产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也从侧面证明房地产行业的红利期正在消融,而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充满想象。

解决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截止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房地产转型养老

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护理问题和健康服务问题也成为健康中国的重点内容,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性产业。

多项政策保障优先为医养项目供地

国家大力支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出台系列产业政策,多方面保障医养项目/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需求。

房地产转型养老

将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建设、土地利用及相关土地利用计划;土地资源获取渠道多元,支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设养老机构/服务设施;支持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先使用,后更改的优惠政策。

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对发展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医养健康城内主要业态——养老机构,在土地价格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优惠,大大降低了医养项目的土地成本。

较低资金占用,利于竞争中突围

房地产企业目前处于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从市场竞争方面看,大型、中型、小型房地产企业众多,商业模式也空前多元化,无论是土地竞拍还是房屋产品销售,竞争都进入了白热化;从利润方面看,一方面是土地、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度走高,一方面受市场需求弹性影响,利润连年大幅降低;从市场存量看,国内三四线城市房屋过剩,一二线城市增量空间有限;从国家政策方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及各种房屋限购政策措施,极大地限制房地产企业发展。

医养健康城为地产商提供进入蓝海利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养老较起步晚,处于快速成长期。医养健康城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理实国际王颖及其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历经6年反复研究、实践后,成功推出的房地产企业实施转型/产业深化的重点产品之一。医养健康城内包含的养老、康复、护理等大健康产业属于蓝海产业,将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当下生存,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抓手;是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成功的关键举措。

“一次盈利”到“持续盈利”,医养健康城利于模式升级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拿地——>建房——>卖房子”,主要的赢利点在拿地房屋建成后的营业额,减去拿地成本、建设成本等销售前成本后的利润。在土地资源稀缺,获取难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这种一次性盈利的模式,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医养健康城,部分物业自持、部分物业销售,合理平衡短期财务,同时自持部分成为企业持续盈利的手段,实现企业盈利模式升级,价值持续升级。

万科、万达、恒大、碧桂园、绿城、远洋等房地产公司纷纷进入医养健康产业,实现新的价值升级。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地产商大规模转型医疗健康领域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的道路,这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探索的漫长过程。

健康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