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问题解析

2019-02-14 15:42:11 园区规划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高新技术区而生,从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80多个地区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随着众多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取得丰硕成果,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园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生物医药产业园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

(一)园区的崛起和发展受到政府扶持

国家政府的支持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促进生物医药行业规范发展的前提。

一方面,国家不断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开放度高的区域,扶持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国内各地政府逐渐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包括泰州医药城、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等。

(二)园区的管理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

前者由政府投资开发,由专门成立的园区管委会管理运营,通过创新型企业孵化、重点企业培育等形式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同时为园区搭建包括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创新资源。

后者又分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开发两种形式,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运营、产业服务、产业投资等业务布局实现盈利;资本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园区运营平台公司与政府,通过共同设立产业基金或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投资基金,以及园区运营平台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等模式。

(三)园区产业创新能力驱动因素呈现生态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这些高端研发平台构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逐渐加强与高校、医疗机构、龙头企业等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前沿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新业态以及新模式的相继出现,吸引社会投资机构的加入,共同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打造创新里程碑。

目前国内典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逐渐形成政府、高校、风投机构、基础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多因素组成的创新网络,为园区产业的规模化与集聚化发展,园区乃至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关键支撑。

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总体来讲,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通过这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园区机制体制不完善,无法支撑产业发展

在产业准入层面,缺乏明确的产业审核机制,一方面会出现园区招商方向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问题,形成园区招商和产业发展的不协同。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某些不发达区域,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时,产业准入门槛低,容易产生承接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产业的问题。

在产业退出层面,缺乏明确的退出期限与退出条件的机制。以孵化器为例,根据2010年科技部发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孵化器在孵企业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但是很多在孵企业在达到规定的毕业标准后,并未及时从孵化器迁出,由此造成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孵化器源头活力不足的问题。

在产业考核层面,政府在对园区考核时,并未基于园区的定位与发展导向。而是主要以园区产值、税收贡献等指标为导向,缺乏对产业创新能力、产业服务能力、产城融合效果等指标的考量。

2、没有实现产城融合,重产轻城

园区在规划之初,并未关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大都着眼于“工业区建设”,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城市化功能的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的配套服务力度不足,对产业区的支撑性不足,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

3、缺乏顶层统筹规划,竞争优势不显著

从国家层面上看,缺乏统筹的空间布局规划,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缺乏园区特色。从地方层面上看,由于缺乏全省、全市或者全县层面的空间布局,园区数量众多、分散且规模较小,园区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缺乏明确的区分,在招商以及引进人才方面,出现区域内部以及与周边区域低水平甚至恶性竞争的问题。

4、创新要素联系不够,影响创新网络的绩效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园区创新能力不强,园区内部医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创新要素联系不够,影响创新网络在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层面的绩效水平。

此外,企业存在科研投入不够、对创新认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并且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也进一步影响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创新创造能力。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