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2个智慧城市案例【精选合集】

2018-11-07 11:48:22 园区规划方案

五、 伦敦

2009年英国发布“数字英国”计划,明确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伦敦长期被视为欧洲金融首都,就政府如何更好地提高便捷公共服务的计划先后提出“电子伦敦”和“伦敦连接”计划。

1、信息基础设施

为响应英国政府打造“数字之都”的战略规划,伦敦加快推进升级包括有线网、无线网、宽带网在内的数字网络建设,着力将伦敦打造成欧洲网络最畅通的城市。市民可以通过地铁站、博物馆,艺术中心,歌剧院等公共场所相应的免费Wi-Fi或其他免费应用程序,体验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信息和网上服务。虚拟伦敦项目采用GIS、CAD和3D虚拟技术,将伦敦西区45 000座建筑进行模拟,其成果覆盖近20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交通控制、环境、污染控制、减灾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2、城市建设管理应用

启动“Oyster”非接触式借记卡,方便市民支付80%的公共交通服务费。火车安装全球定位系统,方便交通控制中心对火车位置及行驶情况的掌控。传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乘客随时可以在安装传感器的站台显示牌上了解车辆抵达时间和终点站;站台通过传感器可将等候的乘客发送给控制中心,方便调度人员控制车次和出车时间间隔;交警通过安装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迅速获取违反车辆的车速、违反条款以及罚款数目等信息,提高基层交警处理违反交通规则事件的效率。推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试用计划,采用无线感应式电力传输技术,增强智能电动汽车体验和普及应用。

3、绿色城市建设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其建筑构造是基于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的。社区楼顶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从而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省能源,与普通社区相比,该社区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

信息化技术在伦敦市垃圾处理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伦敦金融城已经设置遍布全市的带有液晶显示屏的数字化垃圾回收箱,所有垃圾回收箱与Wi-Fi相连,通过无线信号可以指示居民对垃圾处理分类,同时可以收取天气、气温、时间以及股市行情动态等信息,此外,该类数字化垃圾回收箱还能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城市管理有序进行和居民人身安全。这些高科技垃圾箱有望遍布伦敦各个地区,有效助推伦敦智慧城市建设。

4、电子政务应用

早在2000年伦敦政府提出打造“电子政府”概念。英国大伦敦市政府(GLA)指定伦敦市的各级机构、公务员和其他数据捐助者把数据积累到一个公共数据库网络,创立伦敦开放数据网站,该网站提供多种搜索数据方式和所有数据目录下载功能。通过开放数据网站公众能够免费获得伦敦政府等机构组织在农业、运输、犯罪、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人口等多个方面的统计数据。GLA组织研发出相关手机移动设备应用软件,使公众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轻松浏览编辑这些开放数据,使得浏览、查询数据更加便捷

六、东京

日本2000年开始加速国家ICT战略,继“E-Japan”、“U-Japan”之后推出“I-Japan战略2015”,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图2)。东京作为日本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以及海陆空交通枢纽,在社会公共服务、智能交通建设、绿色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社会公共服务应用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普及上,“东京无所不在计划”取得巨大成功。该计划主要采用泛在的ID识别技术,将东京市内所设“场所”及“物品”赋予识别码,通过系统平台将各种信息传送到游客或消费者的手持式接收器上,手持接收器具有RFID识别、红外线扫描、429MHz无线传输、Wi-Fi、蓝牙传输等功能,用户通过接收器便可读取实体位置或物体上的资讯信息,将真实世界的资讯或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与虚拟现实空间结合。

东京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基本普及,该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极大方便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注射等诊疗活动。医院采用笔记本电脑和 PDA移动终端,方便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实现医护环节无线网络化和移动化。通过在家中设置感应器及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将患者的生理状况传送到医院数据系统,以提供更快速、便捷的远程医疗服务。“医疗健康云计算”系统作为“个人健康记录”的环节之一,将用户在家中测量的血压及体重等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医院、诊所及保健所等保持联动。

东京校园信息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电子账户,使学生及时方便地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信息相互联系;借助校园网平台公布相关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学校作息时间、各项活动通知、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信息。在各大高校普遍建设“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化校”,增加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资源数量,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各大高校提供基于BS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提高远程教育画面的清晰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

2、城市建设管理应用

东京的公路交通、铁道运输系统以及通勤车站十分复杂,优化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势在必行。东京市政府提出的“智能化高速公路”计划包括汽车、高速公路和交通管理三大块的优化方案。其中,在汽车方面,实现汽车高度信息化,车载终端可以利用外部信息选择最佳行驶方案,从而避免追尾、碰撞障碍物和违规行驶等问题。其次,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所有公路均由信息技术控制和监测,随时提供重组的信息服务,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城市公路运行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3、绿色城市建设

2008年推行“绿色东京大学计划”,利用信息技术以智能和智慧的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该计划以东京大学工程院信息网络为样板实验平台,利用传感器等先进元件及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平台,将建筑内的空调、照明、电源、安全设施等子系统联网,形成兼容性综合系统并进行智能数据分析,实现对电能控制和消耗进行动态、有效地智能化配置和管理。与松下、埃森哲、东京煤气的合作下,建成包含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高效节能家电全部连接到智能电网的住宅,同时致力于推广智能移动解决方案。

七、柏林

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柏林市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成立的专门机构柏林伙伴公司负责,其智慧城市主要致力于节能环保领域的建设。

1、城市建设管理应用

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奔驰smart 的car2go项目。在该项目中,注册用户可以在大约250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配备有智能熄火/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的车辆。用户可以通过car2go应用查询附近可用的car2go 车辆等信息,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并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目前的智慧交通项目基本涵盖了私家车到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再到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的广泛目标。

2、绿色城市建设

柏林“被动式节能住宅”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动式节能住宅的能源主要源于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屋顶太阳能装置实现屋内供电,屋内自动通风系统通过从废气中提取热量实现为屋内空气加热的效果。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基于低能耗建筑发展起来的,对减少城市建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节能作用。

柏林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主要采取PP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合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首先会在智慧城市建设某个领域提出顶层设计,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企业进行相关研究,从中选出合适的合作者。另一种是借助德国电信、西门子、宝马等大型企业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作为试点推销本公司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机遇,促进当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例如,柏林与大瀑布电力公司、宝马以及其他公司的合作中,测试汽车电网技术,有望通过电动汽车创造虚拟发电机组。

八、香港

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保障措施建设三个方面。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网络宽频服务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香港的宽频网络覆盖广泛。截止2013年6月,已有2247080户宽频网络用户,住户宽频渗透率为84.5%[2]。由于光纤的普及,香港主要网络服务公司的网络连接速度均在100兆以上,在某些网络服务商的互联网宽频服务网速可达1000兆。2013年10月,互联网内容传输商Akamai发布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中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香港平均高峰连接速度为65.1Mbps,为全球最高水平。

香港无线网络设施铺设同样取得巨大成就。2008年,香港政府推出“香港政府Wi-Fi通”计划。如今,在所有公共图书馆、政府机构大楼、文化中心等公共场所,用户通过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均可免费使用“freegovwifi”无线网络。截止2013年8月,香港的公共Wi-Fi服务热点达19699个,基本覆盖城市所有公共场所。同时开发70余种基本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免费APP应用程序,切实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不断提升香港智慧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

2、社会公共服务应用

“医健通”是香港政府诸多电子健康记录合作计划之一,目前,医健通的功能主要用于运作医疗券计划和资助计划。为全面实现电子健康记录互联互通,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公私营医疗合作——医疗病历互联实验计划及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通过医疗病历互联平台,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可在得到病人同意下查阅其电子病历。目前,已有大量私营医疗机构参与该计划,实现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医生可根据病人的医疗记录和健康记录,以做出更为准确的医疗措施。

3、城市建设管理应用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效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目前香港已建成一个综合型的GIS系统,包括基本制图、专题信息、城市规划信息和地理信息检索等子系统, 满足了港府和公众服务要求。

香港的智能交通系统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交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互联网上广播闭路电视影像、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八达通、电子停车收费系统、冲红灯摄影机及行车时间显示系统、行车速度图、交通控制中心、运输资讯系统、行车速度屏、香港乘车易和香港行车易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智能交通系统提供的运输资讯以及发放全面的交通路况信息,不仅为出行者和道路使用者了解交通情况提供方便和便捷的服务,同时有助于政府部门对交通情况的有效地监控和管理。

无线射频技术在香港机场行李确认及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香港机场安装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李确认及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行李分拣系统不同,该系统的行李标签里安装识别芯片,芯片记载有关该行李的简单信息,如行李主人姓名、航班号等。在行李分拣时,分拣系统通过无线电讯号可实现以非直线的角度快速、自动读取行李信息,识别率高达97%至100%,而传统条码识别只能以直线角度在视线内识别,且识别率仅为80%。香港机场无线射频识别行李确认及管理系统保障了行李分拣的准确度和机场工作效率。

4、电子政务应用

为了方便普通大众网上办事等事宜,香港政府推出“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www.gov.hk )。2010年,该网站新加入个人账户注册功能,提供“我的政府一站通”服务,实现查询政府账单、税务等服务。该网站提供公众最常用的政府服务和政府信息的两个板块(如图):“我要知......”和“我想......”。其中,“我要知......”板块主要提供出入境、通讯、税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法律治安、环境等信息;“我想......”板块主要提供证件的预约申请以及政府网站和设施的查询工作。“香港政府一站通”整合政府不同部门职能,有利于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政府云建设。

5、信息安全保障

香港政府制定并修订了《电子交易条例》,确立电子签名和电子记录与传统纸质文件同等法律地位,进一步保障了电子交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互联网管制方面,香港政府指定了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及编配香港地区互联网顶级域名(.hk)下的域名。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