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型。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5)地方特色型。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二、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评价
文化园区的收入来源渠道决定其盈利模式的产生。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文化园区的盈利模式类别:
1、单一的盈利模式
主要收入只有一种来源渠道,其他收入来源比重很小。我国的文化园区大多由政府,主要目的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文化环境,提供聚集空间,带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园区作为平台,以房屋租赁收入维持运营费用。由社会资本建设的文化园区,大多是租用旧厂房进行改造建成的,房屋产权和土地性质没有改变,方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不能享受资产 ,只能靠运营获取房屋租赁的溢价收入,俗称二房东。目前,上海的很多园区都属于这种类别,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靠租金收入单一盈利模式来维持园区运营,主要取决于租金水平和 率。由于大部分园区没有土地资本投入,只是改建和装饰,固定投入不大,只要地段好、软硬件好、入驻企业饱和,一般5年左右可以收回。
2、组合盈利模式
单一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不强,文化园区大多采用组合盈利模式,即在园区经营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创收,拓展园区收入来源渠道,获取 。文化园区通过对商务结构的分析,对园区的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丰富园区的业务结构,使其产生 效益。如园区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文化创意企业的平台作用和孵化作用,园区可利用对文化孵化企业进行跟踪,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产权,对好的文化项目进行等获取收入。这既扶持了园区文化企业的发展,又能充分分享企业经营成果,提升园区的盈利能力,有效解决了单一盈利模式下园区企业成长壮大了,而园区只能收取有限的租金收入,园区发展与园区文化企业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组合盈利模式需要定期对园区收入来源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调整园区的资源配置,有重点地扶持盈利能力强的收入渠道,逐步培育园区独有的、成熟的盈利模式。
3、动态组合盈利模式
文化园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设计、调整、完善、成型四个发展阶段。在具体运营中,不同阶段,园区的收入来源重点不同。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内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及产业竞争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园区会不断调整收入来源重点,丰富来源渠道,形成动态组合盈利模式,增强竞争能力,为终形成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物资基础。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