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简史

2018-04-04 12:02:12 园区规划方案

2、关键人物:硅谷的“八叛逆”和中关村的陈春先

“想富先修路”,这真是一句经得起岁月检验的铁律。不过,除了通路,人也是中关村的成长史里不可或缺的。

硅谷和中关村的发展都离不开“关键人物”。

如果说硅谷的关键人物是“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和离开他的”八叛逆";那么中关村的关键人物名叫陈春先。

1981年,中科院的研究员陈春先领办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现金技术发展服务部”,帮助海淀区劳动服务公司创建了3个科技服务部,一个电子器件工厂,并开办了2期技术培训班。

但在1982年5月,陈春先的做法遭到了中科院主要领导的批评,认为陈春先这么做是搞乱了科技人员的思想,搅乱了科研秩序的言论。为了澄清事实,北京市科协和物理所先后两次对所有账目进行调查,两次审查都没有发现问题。

这种情形,放到现在,大部分人理解不了,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创新意味着风险。中关村的一举一动都影响深远。

当时,陈春先的做法一度惊动时任国务院有关领导,他们为了陈春先的做法甚至进行专门批复。

1983年1月29日,《经济日报》还以《研究员陈春先扩散新技术竟遭到阻挠》为题,在一版显著位置报道陈春先和他领办的服务部的来龙去脉,明确指出:要大力支持科技界的改革工作。“阻挠、抵制改革的“马蜂窝”一定要捅,而且要一捅到底,影响新生事物发展壮大的阻力要坚决排除。”

但陈春先们创新的障碍并没有一下被消除。

随后,《经济参考》、《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先后发表文章,肯定陈春先领办的技术服务部,但对研究人员是否可以兼职,是否可以到社会上“扩散技术”,转化可以成果,创办实业等,一直有争论。

三年过去了,陈春先们面临的争议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1986年,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国务委员方毅分别接见四通集团等企业家,鼓励他们开拓进取,促进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一所两制”首次在中关村推广,科技体制改革正式被突破。

体制障碍打破后,1986年,第一家风投公司在中关村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同年,北京第一家将科技情报转化为商品的民办科技实体——北京星火技术研究所也成立了。

3、辉煌的时代: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和脉冲等离子发动机

起步时期的中关村,处于一个科技极其辉煌的时代。科研成果产出的密集程度和科技分量,堪称耀眼。

1982年,陈景润、王元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80年代,还有一批闪耀的科技成果诞生:脉冲等离子发动机、发现大耀斑、第一台质子直线加速器、第一套汉字磁盘操作系统、第一台大型向量计算机、第一支“晒乐管”、第一台国产PC、第一台高精度固定重力仪、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研制成功……

正是踩着这些高科技的技术基础,联想、“两海两通”、科理高、三环、北方、海华、北大方正、曙光、金山……这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开始一路飞驰,带领中关村,甚至全中国走向世界之巅去。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