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作为财政部确定的2017年18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福建省经现场考察、项目汇报、专家评审、集体评议,最终武夷山市五夫镇在7个参与的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首个国家级示范点。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镇域面积175.75平方公里。距离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45公里,距武夷山市区61公里。五夫村位于五夫镇镇区南部,是位于镇区的三个村庄五夫、五一、兴贤之一。联合五夫村周边10个村庄,形成“五夫田园”的规划范围。
五夫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申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专项资金3亿元,项目可带动整合其他部门、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自筹和社会资金等7亿元。
规划思路与定位
田园综合体项目将针对园区中的农业产业区、休闲旅游区、文创产业区、朱子文化休闲小镇、农业科技区五大功能区的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整合各部门及社会资金,对粮食、茶、莲、竹等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提标、提质、提升,拓展项目建设内容和内涵。
全面高标准建设观赏型、生态型、记忆型农业;全面提升完善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仓储、物流网络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特色农业种植水平;创新建设农民技术培训机制;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打造“清新福建”、“美丽武夷”、“悠闲五夫”,最终建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结构——“一心一轴五区”
主要包括7个重点项目:五夫养生文化中心;台海茶文化合作区;海西莲产业示范区;爱莲岛度假区;武夷古亭休养区;卜空运动养生区;生态田园景观轴。
产业融合分析
通过“一心一轴五区”的规划与建设,“五夫田园”的产业形态不仅具有传统的茶叶和白莲种植业以及简单的加工业,还逐渐发展出茶叶和莲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农业和养生农业,作为补充和连接大武夷旅游业的新亮点,同时结合生态循环、“互联网+”等理念,还具有生态农业、信息农业等业态。
多种业态充分发挥和扩展了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同时培育了农业的景观、文化、美学、休闲游憩功能,体现了“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类型特点。
结论与建议
五夫镇田园综合体案例体现出了种植、加工、休闲多个方面相互交叉形成的多业态复合型产业融合模式,总结其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带动生产和流通环节
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选择适宜融合、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本地区有基础具优势、规模效益显著的重点产业,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拓展,加快资产融合、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2、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生产和加工环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本身就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复合型新型业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促进种养结合的农业内部融合,还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间的融合,能够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集群、组合和整合,是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和多业态形式的有效途径。
3、注重各环节的创新与新要素的投入
农村产业融合需要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来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更多地依靠科技水平的投入,通过科技的投入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方面要依靠制度创新,如建立产业融合监督管理部门、明确各方职责等,一方面还要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推进产业融合。
4、以区域品牌建设推动地区产业融合
品牌培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是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融合的关键举措。
在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将本地区的特有的农产品、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统一包装,打造区域品牌,使人们看到品牌,就能联想到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也从另外一种角度促进了区域三产之间的融合互动和共同提升。在进行区域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可通过制定品牌管理规则等方式,严格把控品牌准入,维护品牌形象。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