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韶山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五好”园区创建为抓手,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目标,沉着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基本平稳。1—9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技工贸收入150.48、167亿元,同比增长15.47%、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投资50.68、48.74亿元,同比增长7.1%、8.6%;亩均税收实现11.19万元/亩。
一、“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定位方面。完成主特产业“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编制,明晰园区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韶山高铁新城片区综合体一期开发项目,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响应“长株潭一体化”战略,“飞地园区”雨韶产业园一期完成工业用地开发88.8亩、2-14#厂房建设,商住用地开发35.59亩,首批入驻的三匠人、三银等三家企业实现投产。
(二)科创平台方面。万步炎专家工作站落户华进重装,远东创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评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组织中韶、恒欣等一批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高企全覆盖”行动,预计年底园区高企数量达4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积极推进校“园”合作,促成湖南工程学院6名博士与恒欣达成合作意向。
(三)产业项目方面。1-9月,招引项目24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全年铺排重点项目39个,已开工项目30个,风渡新材等一批项目率先达产达效;目前,园区在建厂房面积为23.5平方米,建成后厂房总面积达132.5万平方米。
(四)体制机制方面。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园区改革的实施方案》,突出行政管理、投融资、财税体制、放管服、要素配置、绩效薪酬管理等改革,充分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制定《韶山高新区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权责清单》、《高新区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职能,规范人员管理,促进部门、人员职责职能更优化、权责更协同、履职更高效;加快高新投转型发展,制定转型方案,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与重庆义渡、清大明韵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公司。
(五)发展形象方面。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行“园区事园区办”闭环审批,建立审批服务帮代办工作机制,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注册,半天即可拿证;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极大压缩项目前期办理手续的时限,为企业松绑减负,推动项目审批全面提速。今年以来,全过程帮助企业代理办理工商注册28家,立项备案42个,办理建筑许可6项,完成其他审批10项。三匠人烟草设备项目和三银直线导轨及滑块生产项目从谈洽谈、签约、入驻到投产仅用时2个多月,再次刷新企业落地速度。深化“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千百十”工程、领导联企工程等活动,妥善解决征拆矛盾纠纷、员工子女就学、劳动工资、科研项目申报等具体问题70余项;组织各类企业招聘会6场,招聘人数达800人。加大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完成留抵退税1.33亿元;协调4家企业银行调整贷款利率,为企业降息20.33万元。通过“助力小微贷平台”为金弘、国兴等6家企业助力贷款1800万元,协助亿德、良泉科博等13家企业在7家银行获得21笔融资贷款,共计协助贷款9080万元。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贝佳康等5家企业申报“135升级版”竣工奖补440万元。
来源: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