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年)

2022-08-10 10:00:22 园区规划方案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决策部署,做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水利工作,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嘉兴深化城乡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加强互联互通,构建完善“嘉兴水网”,全面提升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利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推动蝶变跃升、跨越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通过全域水系重构和幸福水网工程,基本形成安全美丽的“嘉兴水网”框架,防洪排涝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数字水利全面推进,形成一批具有水利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成为全省水利现代化发展排头兵,充分展示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水利作用和成就。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高标准“防洪保安网”,让全市人民共享普惠的水安全保障。

1.编制解决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期间解决防汛薄弱环节”的要求,今年内编制完成全市解决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方案,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将台风“烟花”影响的受灾区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实施,优先给予资金补助。建立市县镇三级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四个体系,落实解决防洪薄弱环节责任,扎实推进各项举措,至“十四五”期末,流域骨干河道达到2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嘉兴市本级城防提升工程及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城市防洪工程达到50~100一遇防洪标准;规划建设村镇圩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全面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解决一线海塘整体防御标准偏低、局部缺口等突出问题,协同推进海塘安全提标、生态提质、融合提升,建设安全可靠、绿色生态、功能综合、运行高效的海塘工程体系,实现海塘安澜。“十四五”期间,海塘开工建设长度53公里、现有问题海塘完工见效39公里,问题海塘消除率100%,逐步将一线海塘防御标准总体提升至300年一遇。

3.有序推进嘉兴市区城防品质提升。为适应城市化建设水平,满足嘉兴城市拓展水安全保障需要,有必要适时拓展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防御范围,以进一步提升嘉兴城市防洪工程防御能力,打造水安全城市。按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要求,有序组织嘉兴城市防洪工程水安全鉴定,强化嘉兴城防工程堤防、水闸、泵站等安全鉴定薄弱点的除险加固与维修维保,满足汛期安全防御、安全运行要求。抓紧推进城防拓展三期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弥补城市拓展水安全保障区域漏洞。强化嘉兴市区城防工程与两岸周边互动、滨水空间融合,提升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智慧品质,打造出“防洪工程无形、滨水绿道绕城、碧水空间共享”的国际化江南水乡名城。

4.全面开展重点圩区整治建设。加大圩区综合整治力度,促进防洪排涝工程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圩区综合整治90万亩。

5.完善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举措。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圩区工程建设以避免洪涝灾害,长期持久推行水土保持措施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风险。切实做好洪水与天气的科学预报,积极发挥水利工程科学调度作用、完善防汛抢险应急体系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6.扩大水利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水利投资规模大、覆盖广、水利工程建设产业链长的优势,集中力量推进海塘安澜等一批重大工程,完成水利投资567亿元以上,在完善普惠共享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同时,拉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

(二)构建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以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编制全域水系重构规划。坚持空间均衡,利用东苕溪、太湖、太浦河等入境水资源,合理建设清水活水泵站和水立交,北引太浦河来水进入河网,西引东苕溪和太湖来水进入河网,以骨干河道为主,形成干河引排、次干河道、圩内河道及湖群调蓄、有序流动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水体向南流动,缓解南北水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重点改善嘉兴西部、东南部等区域死水区水资源条件,提升嘉兴市水资源配置能力。

8.推进嘉兴水网工程建设。重点打造“行洪航运网”和“清水生态网”。通过建设行洪航运网,形成嘉兴市域洪涝水外排的快速通道,深入谋划推动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东部通道(麻泾港、南台头干河、海盐塘)、中心河等流域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形成嘉兴市域涝水外排的快速通道,建立“干河成网、快速排海、分级运行、确保重点”的洪涝体系;清水生态网以实现河湖水体“动起来、活起来、清起来”为主要目标,通过非工程调度措施,以及河道整治、水系连通、引水闸泵、水立交等工程措施和水下森林等植物措施逐步建成“双向引水、清浊分离、综合施策、有序流动”的水生态治理体系。加强对上述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服务,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协调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

9.完善供水水源工程体系。市县分级编制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水资源现状、需求和保障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障相协调。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的供水水源工程体系,完成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建设,引进优质水资源2.3亿立方米/年;持续推进太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科学划定和优化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桐乡市西部饮用水源保护建设工程,推进广陈塘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提升工程、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优化市本级水源布局,基本形成多源互济、优水优用的供水格局。

10.深入实施嘉兴市节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和节水标杆引领“五大工程”。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以上,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节水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节水护水惜水基本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可复制、推广的节水经验基本形成,节水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

11.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GEP核算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和水的治理管理效果纳入GEP核算应用体系,充分反映水生态产品价值,以此引导和杠杆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的治理管理,实现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的目标。探索试点水权交易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解决嘉兴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打造长三角水市场先行示范区。

12.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海宁市上塘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2021-2022),加强灌区骨干工程建设,完成灌区现代化改造 15万亩,骨干灌排渠道改造11.1公里。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引导县级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

(三)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13.编制幸福河湖建设方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六次会议关于大力推进“幸福河”建设的战略部署,推进“九水连心”品质城市建设,实现嘉兴市“百年百项”工作计划,探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幸福河湖建设路径。幸福河湖是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基础上,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实现河流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使河湖能够在得到防洪排涝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保持水系结构完整通畅、生物群落种类多样、调节机制长期稳定、文化特色鲜明彰显、亲水环境宜居宜游、管护措施高效智慧,实现“平安之河、健康之河、和谐之河、宜居之河、文化之河、富民之河、智慧之河”统筹发展的综合需求目标。编制全市幸福河湖建设方案,制定幸福河湖评价规范。

14.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大力开展幸福河湖试点县创建工作,结合区域水系重构、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项目,在嘉善县、海盐县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试点县的基础上,力争创建成功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幸福河湖试点县,到2025年,开工建设中小流域治理河道长400公里,完成河湖清淤2000万立方米,创建美丽河湖50条(个)、“水美乡镇”30个。

15.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定《夯实生态绿色基底建设碧水嘉兴行动方案》(2021-2025),按照“碧水绕城”、“碧水绕镇”、“碧水绕村”的总体要求,在重点水域实施碧水河道建设,以提升水体透明度、建设水下森林为抓手,统筹推进“五水共治”。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碧水河道在城市、镇(街道)、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的四级“全覆盖”,碧水河道的透明度总体达到0.8米以上,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水下森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水平位于全省前列,重现江南水乡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貌。

16.促进实现河湖多维价值。结合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绿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项目布局,以生态空间规划为引领,推动形成国土开发保护“一张图”,将生态环境优势势能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以水乡精品景区为龙头,带动区域旅游板块式、差异化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打造“旅游+”美丽乡村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开发农业休闲观光资源,充分发挥河道岸线特点和生态廊道优势,将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景区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网,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农家乐、亲水体验、饮食游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水利风景区,把河湖资源有效转化为城乡发展、农民致富的经济优势,彰显幸福河湖富民增收、生态宜居之美。

17.改善河网水生态环境。通过水系重构,结合河道整治与水系连通工程,依托城市防洪工程、圩区工程,先行有效隔离航道,消除航道浊度影响,实现清浊分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生态环境恢复。结合“行洪航运网”建设,通过闸泵和水立交等工程设施,依托自然来水路径,形成“西北双源并举”的引水格局:西部以东苕溪和太湖为重点水源,引水至嘉兴市西部和南部区域;北部以太浦河为水源,引水至嘉兴市北部区域。建设活水泵站,合理调度,促进水体向南部流动,缓解南北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并为“清水生态网”提供活水水源,逐步建成人民群众眼睛看的见的碧水网络,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18.加强幸福河湖建设指导。积极争取水利部、水利厅水系连通及幸福河试点县,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对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服务,指导各地更新理念,因地制宜、融合功能,因势利导整治河湖,修复河流形态的蜿蜒性,维护河湖水系自然形态,科学合理水系重构,满足亲水游憩等需求, 突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四)构建高效能数字水利网,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能力。

19.深化水利数字化改革。组织实施《嘉兴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建成和迭代完善嘉兴市水利局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门户,重点推进和做好列入省水利厅第一批水利数字化改革的“嘉兴市水灾害防御决策调度一体化平台”试点建设,协调县(市、区)做好共建共享共用;协调做好列入省水利厅第一批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的桐乡市、海宁市、海盐县等地的试点场景建设。督促和指导县(市、区)重点开展城防、圩区、闸站、海塘的感知体系建设。积极配合省厅开展水利核心业务应用的统建工作,在水利履职“制度”“治理”“智慧”方面整体跃升,实现跨越。

20.加强水利科技研究和应用。重点发挥好水利学会作用,指导和鼓励本土企业在人工智能、新科技、新材料等方面与传统水利的深度融合,开展先进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强化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在重点工程和典型区域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

21.创新河湖管理模式。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水位,健全生态系统,提升河流、湖泊等生态涵养功能;探索构建和实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产品支持政策,把河湖资源转化为城乡发展、农民致富的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持续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将其作为河湖岸线管理的有力抓手。

22.推动河湖管理数字化改革。积极开展浙江省水利数字化改革幸福河湖试点项目试点单位申报和建设工作。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河湖长制”管理全覆盖,形成各级“河(湖)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同时,通过各级河(湖)长公示牌,实现全市河道和湖泊河(湖)信息“码上查”全覆盖。创新民间河长参与方式,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等制度,鼓励和引导村级河长、网格员、沿岸企事业单位和居(村)民等广泛参与治水护水监督工作。

23.传承弘扬嘉兴水文化。大力推进水文化建设,建立全市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完成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形成名录,整理出版全市水文化遗产集萃。开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遗产申报工作,积极争创省级水利遗产。加强水工程和水文化的有机融合,结合海塘安澜工程、幸福河湖建设一批融合嘉兴特色水文化的示范工程。开展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培养和申报工作,推进市域内各类水文化场馆的建设和水利风景区的提升改造工程,打造自然和人文历史交融的水利景观。

24.建强全市水利人才队伍。扎实推进“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团队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依托首席技师工作室,以点带面,加大各县(市、区)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工作室为载体,优选一批业务骨干建立一支内训师队伍,定期分批对水利不同岗位业务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实现基层人才技能技术培训常态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手段,突出技术技能和实际贡献,对在水利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一线攻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对长期坚守水利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绿色发展通道;建立预备干部培养机制,通过顶岗学习、轮值培养等方式,有计划地把优秀年轻技术人员放到关键岗位使用,激发水利人才潜能。探索柔性引才战略,通过与水利高校、设计院等单位进行项目合作、专家服务等方式,进行联合攻关、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多渠道、多方式提高水利人才综合水平。

(五)深入实施党建高地创建行动,以党建引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水利各项工作。

25.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落实“八八战略”长效机制。深化开展以“七讲七比、争先攀高”为主要内容的党建高地创建行动,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全力以赴打造具有辨识度显示度的党建高地“金名片”,推进“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大力营造“勇猛精进、勇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努力在建设“五彩嘉兴”、增添水利最亮丽色彩的新征程上立新功、创佳绩,为我市打造成为党建高地贡献水利力量,以嘉兴党建之窗展示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

26.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深化“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扎实推进“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团队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领导干部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新能力。深化做强“民生水利”机关服务品牌,唱响团队建设品牌,擦亮学习教育品牌,彰显水利党建辨识度。持续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抓实在职党员干部“一编三定”、党员联户、“三必到”“七必访”等服务机制,大力提倡“案无积卷、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推动促进共同富裕的各类政策和服务落实到位。

27.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清廉水利建设。按照清廉嘉兴建设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好队伍”两大核心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我市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每名党员覆盖,将清廉基因植入水利工作,锻造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作风过硬、务实担当的红船水利铁军,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清廉水利的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权力运行规范有序,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和清廉文化深入人心,水利行业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根本治理,水利市场秩序健康有序,清廉水利全面建成,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清廉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各项水利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为本、数字赋能”,把坚持党的领导真正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局党委成立水利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局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要把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作为重要事项,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各县级水利部门积极调动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二)建立协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落实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重要指标、重大改革、突破性抓手,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表格化清单式推进。完善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任务落实情况评估,完善问题反馈整改和任务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建立评价考评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将推动共同富裕有关目标和任务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绩效考评内容。加强对涉及典范城市标志性工程的进度监督和服务指导,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完善问题反馈整改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四)强化督查激励。对列入省政府督察激励事项的水利建设投资项目落实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两项工作任务,制定争创工作方案。加大对县(市、区)督察指导,争取获得省级主管部门单项激励。

来源:嘉兴市水利局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