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1〕8号)精神,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1.支持高新区创先进位。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握“高”和“新”的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域工业园区择优培育建设省级综合型或特色型高新区,支持县域工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延安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黄陵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特色型高新区步伐。推进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延安高新区管委会〕
2.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新型政区管理模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园区治理,开展市场化改革,突出主责主业,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延安高新区以“一区多园”模式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其他园区,打造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探索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对急需岗位可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敢于试错,努力使容错纠错成为常态。〔市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
3.落实激励评价机制。对于新认定的省级高新区,三年内在园区建设、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推动省级高新区优化布局和特色化发展。以项目落地数量作为市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高新区的依据,市科技局按照《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对高新区发展成效评价,促进高新区争先进位,推动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4.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高新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着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智能生产线。支持高新区企业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级技术改造项目。(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
5.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载体,推动一批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推动高新区集聚发展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一批技术经理人,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技术转移要素配置,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撑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在高新区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6.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积极招引培育科技型企业,通过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等途径,孵化科技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培育政策兑现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省级高新区规上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低于40%。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
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7.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在高新区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和就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招聘专场、岗位推荐等“一条龙”服务。探索推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引进模式,实施“产业+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人才、项目和资本加速落地,加快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可以由所在工作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等履行审核、公示、推荐等程序。〔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委外办,各县(市、区)政府〕
8.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高新区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探索以运用为导向、以专利导航为手段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发展知识产权代理、转让、登记、分析、评估、认证、咨询及相关投融资服务,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高新区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鼓励高新区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给予利息补贴。加大商标和地理标志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9.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高新区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建设特色化、专业化大学科技园。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在高新区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10.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对高新区审批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专人专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对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行多评合一、联合图审、竣工联合验收等制度,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助力高新区产业项目招得来、能落地、可开工。〔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
11.强化土地要素配置。各级政府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对高新区给予适度倾斜,优先用于重大科技创新等项目用地,高端制造业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将高新区纳入全省“标准地”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标准地”供应。探索建立产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应方式。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
12.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推进符合试点要求的高新区纳入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省级试点。夯实园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入驻园区项目类型,按照环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试点区域入园项目环评采取内容简化、豁免、告知承诺、打捆审批等措施,为入园企业减负。〔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政府〕
13.创新科技金融支撑。鼓励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机构在高新区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延安高新区红色筑梦创投基金和南泥湾开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用,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带动科技型企业资本扩大,吸引科技型企业落地。支持高新区内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科创板挂牌上市。(市金融办、延安银保监分局、市科技局)
14.优化治安防控服务体系。在条件成熟的高新区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或警务室,进一步简化户籍办理程序,严格落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申请人提交材料真实有效,公安派出所应从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完成居住证制发。简化特种行业审批措施,落实特种行业许可承诺制,对符合发放特种行业许可证条件的企业当场予以核准签发许可证。〔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来源: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