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产业开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21〕19号),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我县“五好”园区建设,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指示和工作要求,现将溆浦产业开发区“五好”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园区经济持续增长
溆浦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2.52平方公里,土地集约利用打分在80分以上,符合土地集约利用要求,园区务工人员达到6000多人。2021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11亿元,同比增长26.74%,生产总产值14.16亿元,增速10.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速22.9%;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同比增长28.59%;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49.58%;实现税收10985万元,同比增加19.62%,亩均税收2.91万元/亩,亩均税收增速39.7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86亿元,增速43.79%;招商引资总额16.75亿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速100%;进出口总额1.35亿元,增速32.56%,外向型经济指标排全怀化市前列。
二、“五好”园区建设情况
(一)园区规划初显蓝图
1、明确了园区管辖范围。溆浦产业开发区按照“一区两园两基地”的规划进行建设,“一区”即溆浦产业开区,“两园”即红花园工业园、大江口工业园,“两基地”即深子湖硅砂基地、龙潭石材基地。管辖范围包括目前的核准范围及规划范围。核准范围以国家公告目录为准;规划范围按目前执行的县城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园区范围。园区管委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园区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调区扩区工作,并将相关成果纳入全县产业规划及空间规划。
2、找准产业定位。溆浦产业开发区按照“一主一特”的原则,确定硅材料精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金属制品加工业作为园区特色产业,以把溆浦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省级高新区为目标,合理布局硅材料精深加工、金属制品加工、化工新材料、文化体育产品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适度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目前溆浦产业开发区共有注册企业8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1家,规模服务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外资企业1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二)招商引资凸显成效
坚持靶向性招商,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争取更多更好项目落地溆浦,2021年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6.75亿元,与此同时,园区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迅速,入园企业数达到81家,比上年度增加19家。2021年湖南省商务厅全省商务工作目标考核完成情况的通报中(湘商发〔2022〕2号),溆浦产业开发区荣获全省商务工作先进园区称号。
1、整合招商资源和队伍。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县委郑湘书记多次带队赴广东、福建、重庆等地,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进行招商。11月上旬,县委郑湘书记带队前往深圳、东莞招商,专门考察了拜访了东莞市晶科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一周后有两家企业来园区洽谈并达成园协议,项目总投资将达1.7亿元。12月初,县委郑湘书记再次带队前往福建泉州、福清、厦门多地招商,与福耀玻璃曹德旺董事长就溆浦硅砂产业建设发展多项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层次交流。与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就溆浦石材产业建设发展合作意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产业发展有关事宜进行了洽谈。
2、围绕优势资源招商。2021年7月,湖南鸿新实业有限公司已成功引进南玻集团、安源股份共注资1.5亿元,总投资达20亿元,计划在红花园产业园内新建年产200万吨硅砂酸洗提纯、民福硅砂厂硅砂生产线技改扩能和在深子湖镇新建硅砂尾泥、尾渣资源化综合利用三个项目。根据溆浦硅材料产业链发展蓝图,县委县政府现正与福耀集团、蓝思科技、赫峰集团、晓光模具洽谈合作建设硅砂深加工项目制造显示屏、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石英石板材、铸造覆膜砂、尾泥尾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2021年12月8日,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行人来溆浦就石材基地选址事宜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1、园区二期标准厂房建设稳步推进。预计2022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入驻企业将达到50家以上,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2、湘维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已完成点火生产。一批产业项目开建或投产,纳纳家居厨房收纳用品生产线、湖南火凤皇智能机械生产线、舒小福新材料等投入生产或试生产,壮大了五金家居产业集群。以响当当耳机为首的塑胶模具落户园区,晟芯蓝牙智能产业园项目开始投产。怀化龙成中药、中通快递湘西(溆浦)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完成土地平整、基础施工。园区产业队伍进一步壮大。
3、湖南鸿新实业硅砂基地项目完成开工前的手续办理,年产200万吨硅砂提纯(酸洗)项目、民福硅砂技改扩能项目、溆浦硅砂尾砂尾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距离正式开工越来越近。东莞鑫鸿欣鞋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东莞市晶科晶体电子生产线项目已完成装修。
(四)平台支撑不断增强
1、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器平台。依托红花园一期标准厂房建设和完善红花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研发平台体系。2021年6月,园区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结题验收。
2、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园区省级工程技术及设计研发中心1个(翱康生物瑶茶工程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15家。下一步重点支持珠华制造、江辉文化、纳纳家居建设工程技术和设计研发中心。2021年10月,溆浦产业开发区获准确定湖南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首批试点地。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园区专精特新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46亿元,同比增长28.59%,专利申请数48件,同比增长84.6%,专利授权数33件,同比增长83.3%。
3、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搭建园区人才引进综合平台,完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搭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实质有效的服务。目前园区共有就业人数6000人,其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350人,硕士学位及以上人员4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4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境外常驻人员4人。
4、建立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引进优势物流技术服务企业湖南坤捷物流有限公司,整合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园区物流大数据中心。中通快递湘西(溆浦)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占地7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将建成自动化分拣中心、仓储中心、冷链仓库等系列配套设施。坤捷智能物流园项目已经完成地基工程,正在加班加点的建设中。
(五)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溆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向园区赋权工作,2021年4月9日溆浦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溆浦县园区赋权目录》,共向园区赋权446项,较省《指导目录》增加273项,较市《指导目录》增加53项,做到了应放尽放。加快推进园区赋权改革,建设好园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高园区行政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改革园区执法管理体制,提升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投入60多万建设的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做到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
2、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管委会建立专班对新引进项目进行前期把关,把项目相关进入门槛进行一次性告知,形成工业园对企业,企业对政务中心之间一个有效沟通机制,让工程项目落地更加顺畅。
3、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了加快园区新项目落地,管委会招商服务部安排专人跟踪新进项目的前期工作、证照办理及相关部门对接跟踪,已全部实现全程“帮代办”服务,服务质量由“保姆式”服务向“妈妈式”服务提升,实行限时办结和失职问责,并及时通报。
4、保障园区安全稳定。健全园区内部安全稳定工作组织体系,对园区项目准入从严把关,坚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项会议,每个季度对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排查评比,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园区从建立到现在基本实现了安全隐患零容忍,安全事故零发生的好局面。
(六)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突出园区管理机构在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职能重点,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1、优化园区内部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门制,强化园区经济功能定位。完善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行政和经营、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
2、选优配强园区领导班子。大力选用敢担当、懂经济、熟工业、善管理、会服务的干部担任园区主要领导。加强领导班子考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肯干事、能干事的纠错容错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3、赋予园区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对紧缺的专业性强的岗位,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或向社会公开招聘,引导各方面优秀人才到园区干事创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入园企业定位欠精准
园区主特产业细分方向不够鲜明,缺乏产业精准定位。一是大杂烩、小散弱的问题未根本扭转,产业散而不强,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弱,主导产业不够“主导”,支撑作用不强,缺少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致使园区产业集群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优势,没有形成园区品牌。二是产业链、供应链不配套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链“链主”企业不强,产业集群度低,产业链条较短,配套能力不强,差异化、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还不够大,相关配套企业和产业形成规模仍需时间培育。
(二)园区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园区主要工作重心还放在园区建设和企业引进上,但对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人才支撑等方面,对于产业链的管理和发展,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措施,给予园区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这也是现阶段园区产业竞争力不强、效益不优的主要原因。
(三)园区体制机构改革存在制度性障碍
溆浦产业开发区自2018年6月份以来,园区2015年开始执行的薪酬方案停止执行。园区还没有落地实施绩效工资激励政策,人员的职级晋升和薪酬待遇难到得到保障,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省园区赋权指导目录,园区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产业开发区属于事业单位,不具备行使行政权力主体资格,难以组建权力承接的相关机构,配备具有执法和审批资质人员。
(四)园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虽然财政已在年初划转4.6亿元,但主要是用于充实园区土地资产。项目建设的资金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规划中的园区二期道路、自来水厂等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动工建设,影响园区发展空间的扩展和部分项目的落地。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抓好规划
按照“一区两园两基地”的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好红花园工业园、大江口工业园、深子湖硅材料基地、石材基地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每个片区主区和发展方向区的用地范围,明确用地指标、范围及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好园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空间。据此,稳步推进调区扩区工作。
(二)抓好落实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21〕19号)文件落实落地。根据《指导意见》尽快出台《溆浦县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办法》、《溆浦产业开发区入园企业扶持奖励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三)抓好招商
园区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支撑,企业的快速聚集,是园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园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在2022年继续加强硅砂、石材产业链招商力度,并作为招商工作的重点,实现“两基地”新的突破。2020年30万平米二期标准厂房将进入完工使用阶段,对于我们的招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力争在2022年全面有序的完成我们二期厂房重点招商工作,实现园区产业总量的快速聚集,这些将是2022年招商的重点工作。
(四)抓好落地
一是加快二期厂房建设,力争在年底完成部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为东莞市鑫鸿欣鞋业等企业入驻创造条件。二是加快产业项目进度。加快龙成中药、东莞晶科晶体、中通快递湘西(溆浦)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加快晟芯蓝牙智能产业园设备安装、推进年产10万件电动清洁工具、非电动清洁工具及海绵研发生产建设项目、自动化成套焊接设备及智能机器人生产线项目,年产200万吨硅砂提纯(酸洗)建设项目、民福硅砂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尾砂尾泥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速度。四是加快产城融合项目实施。增加园区承载能力,完善园区配套能力,2022年做好规划中的二期主次干道项目、自来水厂项目、园区变电站项目、城市会客厅项目及园区学校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实现开工建设。
(五)抓好突破
紧密围绕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建设多元化创新平台,切实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推动园区构建金融协同发展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扩大各类贷款对园区的支持规模,完善全产品金融服务,为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流。加强园区用地要素保障,加快推进调区扩区工作。
(六)抓好优化
认真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二十条措施》(湘政办发〔2021〕72号),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园区简政放权,提升园区承接能力,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等改革,建设诚信园区。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园区政务服务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行园区第三方治理模式,打造绿色园区。
来源:溆浦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