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2022-01-06 14:20:14 园区规划方案

1

渔港经济区是发挥产业特色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的重要载体。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全国共规划建设93个渔港经济区,其中包括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在内的广西沿海4个渔港也列入国家级规划,规划明确提出:防城港渔港经济区规划期内以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新建防城港渔洲一级渔港、双墩一级渔港、东兴天鹅湾一级渔港。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列入“十四五”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名录(全国共有59个)。

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预申报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的通知》〔(2021)农渔(行发)便字第55号〕《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管理细则》(试行)及自治区等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防城港渔业经济发展,优化防城港市渔业产业结构,我市提出通过结合防城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渔业发展现状、城镇分布特点和渔港自身条件,科学编制具有防城港渔港特色的渔港经济区规划,促进渔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保障渔港在渔业生产、渔船和渔业管理、发展渔港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明显。我市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编制《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现就规划出台背景及编制过程、主要内容等作如下说明。

一、建设规划出台背景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来《关于预申报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的通知》〔(2021)农渔(行发)便字第55号〕和《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为使用好202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申报单位要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申报必备条件之一是委托具有渔业或农业相关领域乙级以上等级咨询或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为此,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政府采购,委托具有资质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编制了《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

二、建设规划起草过程

2021年8月,编制单位编制完成了《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市农业农村局于8月2日发函向31个相关单位征求意见,收集到港口区政府、防城区政府、防城港海事局等14个单位共反馈意见31条,有17单位反馈无意见;8月20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县区各相关单位召开《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会,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8月23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从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专家库名单中随机抽取了5名在空间规划、港口工程、财务管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对《建设规划》进行评审。经过专家查阅资料、现场质询,形成了专家组意见,《建设规划》一致通过专家组评审。

编制单位按照各单位反馈意见和专家组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送审稿),由市农业农业局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9月1日,市六届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经完善后于9月8日印发。

三、规划范围及年限

《建设规划》主要以发展企沙中心渔港、双墩渔港、天鹅湾渔港为主,兼顾渔港产业相关的冷链、加工等渔港区域外的陆域产业设施。渔港经济区规划面积约4.95万亩,其中企沙中心渔港规划用地面积4.5万亩,双墩渔港规划用地面积4198亩,天鹅湾渔港规划面积280亩。

规划期限:2021年-2030年。

四、建设规划目标

3年内完成码头、航道、锚地等工程项目建设,新增港口有效掩护水域面积124万平方米,有效改善现有渔船泊稳条件(现能停泊1300多艘渔船),极大改善渔港“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可满足4000艘渔船安全避风,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建设基本完成,渔港经济区雏形基本形成。到2025年,形成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的现代化渔港体系,产业渔港、人文渔港建设成效显著,二、三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渔港经济区水产品产量231万吨,实现年总产值约409亿元(其中,一产产值90亿元、二产产值160亿元、三产产值159亿元)。到2030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渔港渔船停泊补给、避风减灾、污染物防治、环境美化、智慧管理等基础设施齐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自治区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和一批知名渔业品牌,渔港经济区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实现年总产值约538亿元(一产产值120亿元、二产产值200亿元、三产产值218亿元),辐射带动全市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五、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建设规划》主要从区域经济拉动的需求出发,对企沙、双墩、天鹅湾等3个渔港重点分析产业发展策略和产业功能布局。《建设规划》由规划文本、16份规划图组成,其中规划文本章节由总论、现状分析、总体思路、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规划、交通运输系统、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11方面内容组成;规划附图主要包括渔港经济区区位图、规划范围图、产业布局图、重点项目布局图、重点项目总体规划图、重点项目效果图、水陆交通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必要图纸等。

(二)重点规划内容

1. 重点规划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一是认真分析阐述了防城港市渔港及渔业产业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环境。防城港渔港经济区重点发展企沙中心渔港、双墩渔港和天鹅湾渔港。其中,企沙中心渔港(广西第二大渔港)位于我市工业重镇、渔业老镇——港口区企沙镇,双墩渔港位于我市4A级景区——防城区江山半岛,天鹅湾渔港位于京族唯一聚居地——东兴市江平镇。全市现有沿海渔业乡镇(街道办)12个,渔业人口5.2万人,其中传统渔民6624人,从事海上渔业生产的专业渔民和兼业者约1.27万人。渔业产业发展迅猛,一二三产融合程度逐步提高。目前已建成广西最大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有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冷链物流运输企业20多家,休闲渔业100多家,其中获得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家,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家。二是重点提出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策略、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及产业发展布局。防城港渔港经济区按照“一核两港、一轴两带”的空间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沿边沿海区位优势和边贸政策优势,坚持陆海统筹、港产联动、产城融合,加强与东盟国家渔业合作, 打好 “东盟牌”, 打造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交易、冷链物流、海洋药物、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优先发展电子商务、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5个产业,转型升级海水养殖、远洋渔业、国内捕捞等3个产业,培育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服务、海洋碳汇等3个产业,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水产品冷链加工基地,成为全国渔港经济区的标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性水产品贸易加工区域中心城市。

2. 重点阐述发展定位、建设任务和建设方案。一是实现企沙中心渔港、双墩渔港、天鹅湾渔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企沙中心渔港主要发展远洋捕捞、渔货上岸、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水产品交易、文化旅游等业态,吸引东盟国家渔获物上岸及落地加工,建成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水产品冷链加工基地,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渔业经济合作区;双墩渔港主要打造成集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开发、南珠养殖加工贸易及文化传承、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天鹅湾渔港主要结合京族海洋文化,打造渔业生产、休闲渔业等特色渔港,成为少数民族经济示范区。二是针对防城港渔港经济区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设目标提出建设任务。通过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类项目的实施,在智慧管理、防灾减灾、绿色清洁方面实现质的提升;通过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类项目的实施,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兴盛渔业文化、带动渔民共同富裕方面跃上新台阶。三是牢牢把握“为渔、兴渔、拓渔”建设宗旨,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渔港经济区共规划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估算为191亿元。其中,企沙中心渔港项目30个,总投资约117亿元;双墩渔港项目10个,总投资约32.5亿元;天鹅湾渔港项目7个,总投资约7.13 亿元;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项目投资31亿元;其他渔港及项目1个,投资3.6亿元。

3. 重点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建设规划》注重与国家渔港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地方城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海洋生态红线规划等各类相关规划的衔接,充分结合各区(县)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保障防城港渔港经济区建设形成合力。

来源: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