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传统园区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土地收入,不过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走进瓶颈,大量园区运营处于盈亏平衡或略有亏损的状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分成、政府的各类补贴和转移支付。而为了招商引资和吸引产业入驻,各地园区在土地、税收方面又采取很多减免的优惠政策,这致使园区自身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更加脆弱。
园区主要的盈利模式类型有以下四种,而产业园区的盈利点大致也可概括为土地出让资金收益、有偿出让无形资源收益、税收收益、经营所得利润等四类。
图表1:产业园区盈利模式类型
图表2:产业园区盈利点分布情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如何面对“新常态”,适应“新产业”,在“产品”、“模式”等方面突破创新,实现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将是行业面临的核心命题。
1、抢抓机遇,深挖项目价值,探索盈利模式。鉴于产业园区产品单价低、开发强度低、招商难度大、利润空间小、建设进度慢、资金回笼周期长等特点,理顺开发思路,探索盈利模式是项目的重中之重,掌握合理的开发次第和开发节奏是项目在功能布局和资金平衡使用上必须处理好的先手棋。
2、控制投资节奏,确保项目形象和效益双轮驱动。地方政府常把项目建设形象与土地指标、证件办理、配套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倒置捆绑,产业开发商在投资节奏把控及项目建设形象上需做合理把控,才能得到形象、进度两相宜的可控局面。
3、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精细规划,精准对接。深入市场调研,从宏观政策、区位特征、产业基础、竞争环境、客户需求入手,做好项目准确定位。同时,结合阶段性招商成果、推广经验和市场反馈,精细化园区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做好园区产品户型结构、物业功能分区、分类组团关联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4、内外结合,平衡开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按照产业园区物业建设的基本规律,园区需要做好诸多地块同步开发的建设,做好主力开发,兼顾平衡开发,由此,外在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内在配套设施的有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厂房等企业所需的主要物业产品难以实现重点建设。
5、同类项目云集,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产业园开发建设中,多数周边实力园区云集,且多数均经过了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如何使项目后发先至,笑傲市场,有赖于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打造。通过对资金实力、聚集引力、辐射张力、发展潜力以及面对压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推断项目的可持续性。
前瞻产业研究院致力提供统计调查、产业研究、产业申报、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园区招商、产业落地运营、产业资本设计、产业大数据平台搭建等解决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