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工业园区发展扶持政策解读

2019-10-13 08:26:48 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黔南府发〔2019〕7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发〔2018〕3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8〕33号)精神,加快推动全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原则。深入分析园区体制机制及建设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园区在运营机制不顺畅、规划布局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不高、企业入驻不多等问题,扎实推动园区改革创新发展。

——目标导向原则。鼓励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和资源向园区倾斜,突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逐步向发展条件好、质量效益优、综合实力强的方向发展。

——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州园区绿色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构建园区综合发展保障基线、生态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新平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绿色发展有序推进,融合示范取得实效,开拓创新能力增强,对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总量目标。全州工业园区经济总量达到17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数占全州规模工业企业数9成以上。其中,300亿级以上1个(福泉工业园区365亿);200亿—300亿级2个(龙里工业园区300亿、惠水长田工业园区250亿);100亿—200亿级3个(贵定昌明工业园区180亿、瓮安工业园区160亿、独山经济开发区140亿),50亿—100亿级4个(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和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分别80亿、罗甸县工业园区和独山县麻尾工业园区分别60亿)。

——效益目标。社会贡献率显著提升,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5个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千企改造率达100%,新增工业用地地均产值达200万元/亩以上,新增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0万元/亩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州工业园区总产值7成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改革。按照《黔南州促进工业园区改革与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黔南党办发〔2018〕3号)要求,着力从重要岗位、重要人员、重要部位出发,切实解决园区发展中依然存在市场主导不自主、产业定位不明晰、机制运作不灵活等关键难点,不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打造成黔南实体振兴、改革创新和营商环境的示范区。2019年,福泉工业园区、惠水长田工业园区、龙里工业园区和瓮安工业园区等试行市场化运作。到2020年,三都县工业园区、罗甸县工业园区等推行市场化运作,全州工业园区运营机制进一步理顺,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建立全州工业园区健康发展运营模式。

(二)科学规划布局。聚焦园区建设中“形式主义”问题,根据各园区的资源禀赋,按照“重点打造核心区、适当发展拓展区、预留辐射区”原则,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推动错位发展。一是做大“都-贵-独”板块。围绕都匀—贵定(昌明)—独山同城化进程,大力推进都匀经济开发区、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独山经济开发区、贵定昌明工业园区向大健康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做强“瓮-福”板块和环贵阳经济带的“龙-惠-长”板块。依托瓮安—福泉地区丰富的磷矿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瓮安工业园区、福泉工业园区向磷化工及配套产业链集群发展。以龙里、惠水和长顺融入环贵阳经济带为突破方向,大力推动龙里工业园区、惠水长田工业园区、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向大健康医药、食品工业、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做优南部生态特色。以罗甸—平塘—三都—荔波丰富旅游资源及扶贫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罗甸县工业园区、平塘县工业园区、三都县工业园区、荔波县工业园区向大健康养生、民族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石材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2019年,全州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全部完成。到2020年,每个园区形成1-2个“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配套行业”的产业格局。

(三)促进园区整合。加强州内园区间产业融合、互补发展。提升服务水平,采集企业需求信息,鼓励州内园区间企业产品配套,支持州内企业围绕龙头企业需求和产出投资新产品,建设新项目,降低龙头企业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并形成新的增长点。支持企业根据各园区的比较优势,按照产业聚集发展的目标在州内园区间搬迁集中,州级园区年度考核中,对企业迁出地和迁入地园区要分别给予加分。建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同类项目落地同类园区,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占比。2019年,对搬迁和配套项目给予支持。2020年,一批企业通过搬迁实现聚集,一批配套项目建成投产。

(四)强抓发展引擎。将园区作为工业招商主要载体,以发展工业“五为五不为”为原则,以实施工业“千企引进”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链、产品链、服务链、资源链、价值链”编制项目库,运用招商新途径开展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2019年,都匀、独山、贵定园区重点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发达的珠三角精准招商,瓮安、福泉园区重点向化工行业发展好的长三角、山东、湖北精准招商,龙里、惠水、长顺园区重点向大健康医药、轻工业发展好的长三角精准招商,罗甸、平塘、三都、荔波园区重点围绕大健康养生、民族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加工开展精准招商,新增入园项目2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到2020年,全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500强企业(含子公司)6户以上。

(五)壮大产业规模。州、县两级要制定年度推进计划,持续实施“双千”工程,促进全州工业集约、高端、绿色、智能、特色发展,打造一批“十亿级、百亿级”支柱性产业。县级要制定“退城进园”优惠政策,引导相关项目、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加速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产业支撑的产业集群。园区要加速培育科技园、双创园、孵化园等,营造创业创新发展环境。2019年,制定黔南州重点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每年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到2020年,瓮安-福泉园区形成200亿级现代化工集群,惠水-龙里-长顺园区形成100亿级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都匀经济开发区-都匀市绿茵湖-独山-贵定园区形成100亿级装备制造业集群,三都-荔波-罗甸-平塘园区形成50亿级大健康养生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产业集群。

(六)开展智慧建设。按照智慧园区建设发展要素,加快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建设,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增强信息采集、智能事务处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9年,支持龙里工业园区、福泉工业园区和独山经济开发区等启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智慧管理建设。2020年,支持都匀经济开发区、惠水长田工业园区、瓮安工业园区和贵定昌明工业园区等启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智慧管理建设,推动福泉工业园区、龙里工业园区和独山经济开发区实现园区智慧化管理。

(七)加快绿色发展。按照“低碳节能、高效智能、节约环保”的原则,鼓励园区供电、供水等基础服务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以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为方向,推动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和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建立园区、企业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加快环境统计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建立能源利用、生态环境等绿色化指标监控分析与预测预警机制,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19年起,每年组织一家以上园区申创省级绿色园区。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0%。

四、政策措施

(八)保障生产要素。按照“功能齐全、适度超前、逐步建设”原则,分期分批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开展土地利用评价工作,建立黔南州工业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机制,保障用地供需平衡,支持通过置换、合作经营等方式对园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对列入省、州重大项目的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项目用地给予倾斜。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供应方式,对新上工业项目用地,鼓励采取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建立“园区搭平台、企业用人才、政府供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完善引人、用人、留人机制。2020年每个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建有1个以上技能培训基地。

(九)提升配套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换挡升级配套服务,有序引导完善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福泉、龙里、惠水等功能较完善的园区要加强在技术、孵化、研发等方面搭建服务共享平台,都匀市绿茵湖、长顺县威远、独山县麻尾等生产配套不足园区要加强在金融、咨询、物流等方面引导入驻,平塘、三都、荔波等配套相对滞后的园区要加强在服务中心、职工公寓、商业服务等方面建设完善。到2020年,园区核心区全部开通公交车,建有技术共享、孵化等平台7家以上,入驻商务物流公司达20家以上,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金融机构等共达30家以上,

(十)加大扶持政策。州、县级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园区发展,在编制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加强谋划,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强指导,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园区建设。在降低企业社保、物流、电力等方面政策加强落实,创新以园区为平台捆绑参与电力、物流等市场化交易,减轻园区企业负担。2020年,支持独山、福泉、罗甸等县(市)园区积极申报国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积极争取贵定昌明工业园区铁路物流基地铁路专线列入省铁路规划,努力实现全州工业企业物流成本降至占生产成本17%以下。

五、保障机制

(十一)强化职责履行。县(市)人民政府领导园区工作,将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具体措施,建立议事协调机制,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中重大问题,推动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州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园区指导、服务、协调和考核工作,督促落实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州、县级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园区相关工作。

(十二)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州级围绕园区建设建立州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与“双服务”工作相结合,对园区改革发展、重大项目、企业经营等实行“一事一议”,快速解决落实园区、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完善问题收集梳理协调机制,让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准确反映和协调解决。探索成立管理、技术服务专家团队机制,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提供咨询。各县(市)要成立专班,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统筹推进园区改革发展工作。形成州、县(市)联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事宜,促进园区建设和发展。

(十三)强化风险疏导。按照“控制新增、化解存量、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化解存量,严控新增,建立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工业园区债务管理机制及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 通过盘活资产、资金、资源,建立风险偿债准备金制度及推进园区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等方式,增强园区偿债能力,降低资产负债率,积极、有效、稳妥化解政府债务和隐形债务。

(十四)完善考评政策。强化对绿色发展、开拓创新、产业集聚、特色发展、融合示范等指标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州对县(市)政府绩效考核,并作为向省政府推荐园区考核排位主要依据。对发展质量好、规模提升快、经济贡献大的工业园区,给予奖励。

(十五)本意见所称工业园区指纳入州调度的14个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

来源:州政府办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