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经典案例——临港松江科技城

2019-04-28 09:28:15 园区规划方案

松江科技城

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化建设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工业化发展就更加青睐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更加注重高科技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但是,高科技企业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够适合引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其高科技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以及政府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所创造的金融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上海市松江区的临港松江科技城是一个典型的高新科技园成功案例。

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始建于1995年,园区始终秉承“产业发展推动者、城市更新建设者”的企业使命,主要承担临港松江科技城开发区域内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及管理运行,是临港集团品牌与功能在松江等区域的辐射与延伸。目前开发范围已覆盖至新桥、九亭、中山、佘山、洞泾等松江区主要街镇,形成了多点布局、多元发力、多方联动的空间格局,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作为上海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临港松江科技城在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服务集成、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共同增值保值、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上海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试点园区、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尤其是“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这一开发机制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肯定,被誉为产业园区开发的“新桥模式”。

一、先看临港松江科技城的成绩单:

1、园区规模:2011年“两规合一”确定用地规划范围4300亩,286.67公顷;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900亩土地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在施工中的约90万平方米,新开工28万平米。围绕科技城的、新的26平方公里的九科绿洲高科技园区规划正在紧密筹划。

2、2017年产出规模:2017年一年内,临港松江科技城新引进实体型企业250家,同比增长38%,使园区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达到1200家,聚集高端人才约2万人,其中上海市级高科技企业88家;园区企业完成营业总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50.6%,完成税收22.1亿元,同比增长45.8%。

3、园区地位与荣誉:在上海市104工业园区区块中,园区增长速度连续3年排名第一,发展质量指数排名第二,土地集约指数排名第五,创新发展指数等多项指数排名前十。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上海市创新孵化示范基地、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上海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被中央领导和上海市委领导赞誉的“新桥模式”。

4、“新桥模式”的创新点:国有企业与开发所在地农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作开发。上海市大型国有产业地产开发企业——漕河泾开发区集团公司,2007年以批租方式取得松江区新桥镇约750亩工业土地,逐步开发工业地产,成效明显。地方政府决定再批租给企业4000亩左右共同开发,2010年,松江区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镇级、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股份化改造,各镇农民形成了镇级经济合作社和村级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与国有企业漕河泾开发区合资成立了临港松江科技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和管理层占51%股份,农民经济合作社占49%,不参与经营,每年有分成。股份公司以定向挂牌的方式获得工业土地批租使用权。

二、成功背后原因分析

临港松江科技城园区建设与发展,完全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力量,以及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等各方面战略规划,紧紧围绕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这一根本宗旨。真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7年,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与新桥镇政府商谈开发该地段约750亩土地,并取得了土地批租产权证。按照松江区的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该地段没有规划产业园区,但紧邻九亭镇的九富产业园区,土地性质属于一般农田。

2009年,上海区级规划和土地管理机构合并,2010年启动“两规合一”时,该区域已经全部规划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

漕河泾开发区新桥园区的总经理及其团队,全力以赴把现有750亩园区以“光仪电科技园区”的名义进行建设和招商,打造的有声有色,成效发展迅速,并开始谋划更大范围的园区建设。

当时的松江区镇两级主要领导积极支持漕河泾的努力,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尤其是合并后的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漕河泾开发区在松江区的园区进行拓展的工作。为此,规土局及时调整全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抓紧上报上海市规土局,并最终在2011年获得批准。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临港松江科技城,以及十三五期间的“G60科创走廊”的美好蓝图。

按照国土部关于工业土地出让的规定,只允许7%的土地可以建造办公楼和相关配套设施。但是,上海近郊区再建设厂房等生产性建筑,肯定不合时宜,所以,打造高科技创新园区,办公类建筑、实验类建筑、科技孵化类建筑等配套,就符合市场导向和需求。毕竟科技企业失败者多,成功者少;科技企业需要培育、培养、支持、关怀。为此,临港松江科技城,才有了100米高度的工业土地建造的办公大楼,才有了气势宏伟的拉斐尔云廊。这都是在工业批租土地上建造起来的,所以,规划管理的创新,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不可能批准建设。

三、高标准的高科技园区小结

1、900亩土地造12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2万员工,人均60平方米建筑;

2、运营10年后,年产出527亿元,税收22.1亿元,亩均产出5856万元,亩均税收245.6万元;年均增长幅度50%以上,是上海市104个产业园区平均值的3倍,高居前三位。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