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三大管理模式分析

2018-12-11 14:50:06 园区规划方案

产业园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区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政府主导型:大多数产业园区选用

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是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区选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般成立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园区发展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但不插手园区内的具体事务,让园区有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园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园区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包括项目审批、规划定点等。在机构设置上,设工委与管委会两套班子合署办公。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业园区对企业实行间接的法制化、政策化管理,主要职能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强势政府的特点建设发展产业园区:一是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园区的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二是有利于园区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为园区积蓄更多的发展基础和资本实力;三是便于利用政府权威协调园区与外部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在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工作上有效疏通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由地方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投资方的顾虑,提高项目落地率;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图表1:政府主导型园区管理优势分析

不过,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也存在弊端。首先,尽管人们习惯于把管委会看作是一级地方政府,但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管委会性质的立法界定,因而管委会也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这样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其次,由于政府各部门派驻在园区的机构逐渐增多和部门自利性的存在,管委会往往会走向膨胀,背离精干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

图表2:政府主导型园区管理劣势分析

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工作专业化

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机制是指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产业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机构的主体是营利性的公司——园区开发公司,担负着管理与开发的双重职能,包括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园区管理等方面。

这种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代表的国企型,这种园区的开发公司是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管理权限,虽设立管委会,但仍以开发公司为主进行经营管理,而管委会与国有企业的党委有类似的功能。

二是以上海漕河泾微电子高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外商型,这种园区不设置管委会,只指定区外主要管理部门协调或只派驻办事处。

三是以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为代表的联合型,这种园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由中外企业参股组建联合公司对园区进行经营管理。

图表3:开发公司主导型园区管理类型

采用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模式首先可以使园区的开发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便于提高运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机构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使园区企业更及时地跟上市场需求,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园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开发建设的效益。

当然,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开发公司不具有政府职能,缺乏必要的政府行政权力,容易影响整体管理能力的发挥;开发公司的管理属于企业行为,可能过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偏离园区设立的初衷;开发公司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

图表4:开发公司主导型园区管理优劣势分析

政园合一型:实现优势互补

政园合一型管理模式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产业园区不同于一般的园区,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区,而是综合两者的功能,既承担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任务,也承担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主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领导。

政园合一型管理模式综合了一般产业园区和行政区的优势,使产业园区形成了集行政、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区域,这样有利于整合、发挥园区与政区的资源与创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园区经济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更有能力兼顾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这种模式的管理面过于宽泛容易干扰和冲击园区的经济开发管理的主要功能,造成目标偏移,弱化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590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