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暂行)》公布,对郑州片区未来产业发展基本思路、目标定位、产业图谱、实现路径和政策保障进行明确,这份规划对各区块产业引入、项目布局、政策创新无疑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该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经过三至五年改革发展,郑州片区基本形成贸易新经济、物流新经济、金融新经济、文化新经济、信息新经济、专业服务新经济、制造业新经济七大产业集群组合的自贸区产业体系,四大区块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为突出、协同更加有力。通过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努力把郑州片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区、国家战略协调发展示范区。
核心区域空间布局:“一轴三环七区”
根据文件,按照功能相对集聚、区块联动发展、辐射带动引领的原则,加强郑州片区空间布局整体设计和重点区域功能优化,郑州片区核心区域将按照“一轴三环七区”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一轴。依托107辅道与北三环路,形成区域联动发展轴,旨在通过打造郑州片区各区块之间、郑州片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快速通道,有机连接各环、区和重点功能园区,带动沿轴各区域联动发展。
三环。一是依托龙湖中环路,打造创新要素活力环;二是依托平安大道、博学路与商都路,打造商务服务活力环;三是依托航海东路、明理路与经南十二路,打造国际合作活力环。通过三条产业环线,着力实现各区块之间有效的资源交换,培育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廊带,加快产业、项目集聚,形成良好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优势。
七区。结合各区块的发展现实基础和产业演进方向,围绕各类中心职能,提升自我集聚、链式整合、业态融创能力,着力形成七大片区的功能分布。
科创要素片区。积极布局跨境合作创新研发类项目,引导国家级创新资源聚集发展,配合发展对外贸易、科技服务、创新金融、智慧产业和总部经济,着力打造成为郑州片区的国际化创新发展聚集地。
商务休闲片区。配置商业、文创、生活性服务业等低密度多元功能业态,积极布局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面向外籍高端人士的生活服务,打造成为商务、文化、休闲多元功能集成的综合性功能集聚区。
金融要素片区。发挥环境优势,加强高端金融产业引进,主要布局内外资商业银行、保险、证券以及酒店等业态,打造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总部机构聚集地。
专业服务片区。依托族群式商业楼宇和畅捷高效的区位条件,重点聚集发展专业服务、金融、信息、文化创意、服务贸易、保税交易、会展等产业,打造成为服务经济聚集区。
国际贸易片区。最大限度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跨境贸易业态,支持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等服务业态,积极布局商贸物流业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态,着力打造成为外向经济聚集区。
先进制造片区。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龙头带动,切实引导制造业向高精尖方向演进,推进区内工业企业加快向总部办公、科技研发、生产管理等方向转型升级。
开放合作片区。加强战略规划导引,未来重点布局以实体产品创新设计研发为导向的国际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境内外中小微企业聚集;依托周边高端国际化社区,积极打造跨境商品、国际生活服务的产业聚集地。
部分规划内容延伸至郑州片区的协同实践区域,要发挥自贸试验区在产业资源集聚、体制机制创新、国际开放合作、投资贸易便利等方面优势,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核心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沟通协调、产业互动与合作,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构建“一核、三中心、三板块”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实现资源、政策外溢和发展模式示范,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局面。
重点打造五大园区
按照“提升既有产业成熟地块、投建新兴产业聚集区域”的思路, 近期重点打造EWTO功能区、国际金融岛、中央商务区、枢纽总部区、滨河国际交往区五大园区。
EWTO功能区。整合全球跨境电商信息流,布局大数据服务,让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重点发展保税仓储、物流分拨、会展中心、商务办公、大数据等产业,加快建设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合作交流中心、全球跨境电商大数据服务中心、内陆国际消费中心。
国际金融岛。定位为金融企业和总部经济聚集区,主要布局大型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商务组织、科技服务业等企业。在龙湖内环,布局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在龙湖外环,重点布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法人金融机构;在龙湖中环路沿线,集聚上市公司总部,规划建设国际商务合作区、金融创新园区和新兴金融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
中央商务区。主要发展以金融、期货、保险为主的金融业,以会计、审计、律师、咨询为主的专业服务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以及功能性中心集聚。依托会展基础设施优势,布局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先进办展理念和管理经验的会展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布局会计、审计、律师、策划、顾问、人力资源、技术评估等企业总部、中介机构,布局大型企业集团营销总部、特色百货店、高档专业店、高端产品展示中心和文化休闲服务业。
枢纽总部区。依托郑东高铁站枢纽功能,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布局企业总部、创新创业、商贸集散、专业服务等业态,及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产业。
滨河国际交往区。打造中原首个以国际交往为主题的城市功能区,着力营造时尚秀美的三生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吸引国内外500强区域总部、研发测试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各类国际组织落户,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搭建国际商务交流、经贸合作的平台,促进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最终建成国际总部港。
结合产业基础,打造七大新经济产业集群
根据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郑州片区的定位,结合郑州市产业基础,突出“开放创新驱动、融合聚集发展”的理念,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线,以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聚集市场主体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结合产业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打造贸易新经济、物流新经济、金融新经济、文化新经济、信息新经济、专业服务新经济、制造业新经济七大产业集群。
七大产业集群核心思路分别是:
贸易新经济:立足 “一带一路”,顺应国际贸易服务化、高端化的新趋势,引导服务贸易聚集发展, 培育特色贸易领域, 拓展国际贸易空间,加速从 “通道经济”向 “枢纽经济”转换,努力实现 “买全球,卖全球”。
物流新经济:以打造多式联运立体交通枢纽为方向,聚焦“一带一路”,努力推进“铁公机海”四港一体国内外物流通道建设,持续增强物流竞争力,积极优化物流服务能力,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 北、点线面交相呼应的国内外综合立体物流服务体系。
金融新经济:牢牢把握金融发展大趋势、大方向,坚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序推进金融行业开放,积极稳妥实现金融业态、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为载体,着力打造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要素市场中心、产业金融中心、金融综合配套服务中心, 建成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持续增强郑州片区金融区域辐射能力。
文化新经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特色文化交流,深入挖掘郑州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供给能力,完善文化产业支撑体系,推进文化经济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信息新经济:依托郑州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打造国内外互联互通的 “信息丝绸之路”,通过建设离岸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在重点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典型应用示范,在郑州片区内打造“离岸信息特区”。
专业服务新经济:以支撑片区核心功能实现、助推市场主体价值升级为主线,结合不同产业、不同主体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服务产业体系。
制造业新经济:深度把握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积极聚集国际创新要素,重点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拓展,促进郑州片区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