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新生事物开始在各地生根发芽,而且都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的”1号工程“,甚至屡屡开会发文自上而下力推这一创新产物。顾名思义”1.5级园区“是介于以及园区和二级园区的一种中间形态。
一级园区:以CSSD、华夏等以及各类政府平台公司操盘的片区综合开发为主的园区模式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大招商“。
二级园区:以广泛的各类产业地产开发商操盘的园区模式为代表”出资拿地+开发建设+载体租售+运营服务“。
而介乎两者之间的1.5级园区:指在一片新区当中选择一块基础设施完备、计划远期出让、潜在价值高的地块,以短期出让或租赁的方式获得土地,土地权属不变,开发者在其上建设非永久性的临时建筑,目前主要为装配可移动建筑,同时展开招商运营行为,一方面可以满足入园企业的短期入驻办公需求,另一方面也作为这片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
这种1.5级园区的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要远远低于二级园区,但又能起到地块快速预热、人气迅速聚集、带动土地升值的作用,等到片区成熟时,可以迅速拆除这片园区,照远景规划出让土地。这样一来,既能保持长远规划稳定,又能适应近期发展需要,这种低成本和灵活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
这种1.5级土地开发在海外已经有很成熟的案例。而国内,以往的新区开发背靠“土地财政”,以低廉的银行贷款和潜在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往往不计成本大面积铺开,经常数十万方的园区建筑拔地而起,一方面不够集约化,另一方面带来空置浪费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闲不住的有形之手”被金融强监管政策束缚住,土地资源也日益金贵,但招商出形象的压力又日甚一日,地方政府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找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捷径,1.5级园区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公认的1.5级园区案例已出现,该园区与合作伙伴一起快速解决当时前海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办公需求。由于土地面积小,权属复杂,但作为国家级战略新区又必须迅速亮出招牌,决定借鉴海外经验,在全国首创了“梯级土地开发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将土地开发分为更加细化的5个梯级。
这种1.5级开发,相当于把以前的“排队式”开发升级为“齿轮式”开发,很快成为全国性的标杆典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政府平台公司到此取经,并快速在自己的城市内尝试。
最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当属东莞。由于东莞是典型的土地稀缺型城市,但这些年从深圳转移过去的企业生产办公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种1.5级园区自然如鱼得水。一向在土地利用上屡有创新尝试的东莞,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从政府层面对1.5级开发予以官方发文倡导实施的城市。当然,除了产业园区可以采用1.5级开发之外,目前国家倡导的租赁公寓也有此类尝试。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