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

2023-06-02 13:00:05 文化旅游政策

1

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10号)、《关于印发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浙文旅融办〔2023〕4号)、《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嘉政办发〔2023〕17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优化文旅资源布局、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健全文旅产业体系、提升文旅服务质效、转变休闲生活方式,塑造“潮城海宁”城市文化标识,全力打造世界著名观潮胜地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超125亿元,占GDP比重达10%以上。推进10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5个10亿元以上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文旅项目投资100亿元。争创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1个千万级核心大景区。

二、主要任务

(一)文旅大融合深化行动。

1.塑造“潮城海宁”城市文化标识。始终坚持“潮城海宁”独特文化标识引领带动,突出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文旅产业融合带动,全面推进海宁“国际品质潮城”建设。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重点强化“潮城海宁”文化标识培育,以自然之潮的壮美,拓展衍生与时代精神、浙江发展、地域特色相匹配的人文潮、经济潮、科技潮、时尚潮,展示钱塘江流域以海宁为典型的赏潮追潮,与潮共舞、勇立潮头的“潮文化”丰富内涵和“弄潮儿”浙江精神当代价值,同时结合“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的浙江地域品牌,持续做好潮文章,弘扬潮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大“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力度,完善申遗文本和保护规划,稳步实施海神庙修缮、陈阁老宅保护、安国寺遗址考古勘探发掘、海塘遗址展示馆建设等项目。推动成立高规格申遗机构,推进海塘保护立法。有序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文物展示工程、文物安全提升工程和文物数字化工程,落实项目建设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机制,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灯彩馆等纳入主题旅游线路。注重数字化改革,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3.推进文旅融合精品创作。以“文艺赋美潮城”为主题进景区、村社、街区,形成机制“联建”、队伍“联组”、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活动“联办”的常态化艺术展演活动六联机制。利用本土文化、热点等,开发一批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等本地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志摩剧场、海宁皮影等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全国知名演艺品牌,引进高品质文化演艺作品,打造沉浸式演艺旅游目的地。拓展提升海宁影视基地(短视频拍摄基地)功能,结合文旅融合,推出更多互动式影视体验产品。深化文旅公共服务融合,鼓励公共文化场馆在景区、历史街区、3A级景区村庄等游客聚集区域设立分馆、服务点。每年文艺赋美潮城常态化表演不少于1000场,引进高雅艺术表演6场。到2027年,累计创建美育艺术乡村4个,乡村名师工作室16个。

(二)文旅大IP打造行动。

4.做精“海宁观潮”独有文旅IP。结合海塘申遗、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重点打造以盐官音乐文旅项目为龙头的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深度推进观潮、追潮、弄潮、听潮、枕潮、研潮等文旅体融合系列主打产品以及“676”产业格局。一是建设6大“观潮”景区。加快景区化提升改造,在现有盐官观潮景区的基础上,谋划提升创建老盐仓回头潮景区、胡家兜观潮景区、大缺口交叉潮景区、梁家墩观潮景区、塔山坝源头潮景区等6大沿江观潮景区;二是建设“枕潮”7大钱塘系列宿集,即长安东陈,周王庙胡斗、荆山,盐官中新、祝会,丁桥梁家墩,黄湾尖山等7大钱塘宿集;三是建设“听潮”6大钱塘系列露营地,即钱塘暮色(金港)、钱塘明月(胡家兜)、钱塘聆涛(度假区)、钱塘青霄(大缺口)、钱塘灯火(梁家墩)、钱塘星空(大尖山)等6大钱塘露营地;四是提升追潮百年氧道。充分利用翁金公路已建成百年历史底蕴、负氧离子多的优势,发挥百年氧道休闲运动属性,结合“赛事之城”定位,提升追潮马拉松等赛事品质,打响“观钱塘大潮、跑百年氧道”体旅融合品牌。

5.做大“海宁古城+音乐”文旅IP。以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全面开放为载体,推进千年古城复兴,打造中国古城旅游新标杆、中国古城保护的新样板、中国产业文化融合新典范,世界级潮流音乐殿堂。由传统观潮和古城观光游向文化体验、深度休闲升级,向音乐产业、旅游产品运营相关商务功能拓展。核心区2023年观潮节期间试运营,2025年全面建成,2027年争创5A级国家旅游景区、千万级核心景区。

6.做强“海宁名人”文旅IP。全面系统宣传、展示影响中国的海宁名人,挖掘徐志摩、金庸、王国维等名人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全面建成“洋气、文气、烟火气”的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以浪漫为主题,打造长三角独具浪漫主义的新一代度假目的地,办好志摩诗歌节、志摩会客厅、志摩剧场,探索举办具有国际范的“海宁硖石双年展”,争创5A级景区城。有序推进金庸故居区域景区化提升、王国维故居展陈调整、蒋百里怀萱新堂开放等名人场馆提升工作。

7.做优“海宁硖石灯彩”文旅IP。充分挖掘硖石灯彩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产业价值,加快推进硖石灯彩产业化进程,提升“江南第一灯会”影响力。加强对硖石灯彩传承人的培育和扶持,鼓励硖石灯彩传承人进校园、进村社、进景区、进企业。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拓宽硖石灯彩宣传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互动。推进灯文化等本地元素融入以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为代表的市区亮化工程。

8.做实“海宁时尚”文旅IP。擦亮“海宁时尚”品牌,以长安奥特莱斯、皮革城景区等时尚购物+旅游为载体,举办引进各类大型时尚活动、时尚赛事。对“海宁时尚”品牌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创新植入文旅元素,设置文旅宣传阵地,成为潮城海宁形象宣传和招商重要阵地。通过城铁和公交等建立时尚旅游与观潮等串联专线,将传统时尚购物点海宁皮革城、新兴时尚购物点长安奥特莱斯等时尚购物点,与盐官观潮景区等链接打造海宁时尚旅游新路线。鼓励皮革城景区、奥特莱斯景区化提升改造,进一步丰富文旅属性。

9.做深“海宁美食”文旅IP。打造百县千碗·海宁潮味十碗,鼓励本地餐饮美食企业将美食与文旅创意相结合,推出各具特色的村宴、乡宴、主题宴、主题菜、创意菜。推广“志摩宴”、“阁老宴”、“灯笼宴”、“围棋宴”等本地特色宴,打造宴球、缸肉、钱塘鱼圆等典型特色“招牌菜”,深挖堰兢糕、京粉头等大众“老小吃”,提升黄湾十二道仙味、钱塘渔火美食节、横头街美食街区等美食集市。评比并动态发布潮味十碗系列风味美食不少于40道(点心、冷菜、热菜、创意菜等),培育10家省级“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旗舰店),1个省级“百县千碗”美食街区。借助线上渠道推广,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海宁潮味十碗相关内容,邀请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的知名美食博主前来品尝并分享感受,结合热门话题等方式吸引大众关注。

10.做好“海宁乡村游”文旅IP。充分借助盐官音乐文旅项目的溢出和互动效应,结合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差异化业态布局,推进黄湾大尖山、丁桥梁家墩、盐官观潮景区周边、周王庙“荆斗云”等重点乡村旅游区域,结合现有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发展具有鲜明亮点、多类型特色的共富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和引进,探索乡村职业经理人+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制度。鼓励本地企业、乡贤、大学生等合资入股,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民宿等业态发展。同时发挥好市旅游集散中心作用,整合专业力量、统筹资源及旅游路线。

(三)文旅大项目引领行动。

11.推进景区化改造提升。结合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做好以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为核心的沿江6大区域景区化改造提升,丰富相关业态产品。老盐仓回头潮景区,同步建设海塘遗址展示馆、观景平台等;胡家兜观潮景区,推进钱塘宿集、露营地建设;盐官观潮景区音乐文旅项目,以钱江潮+古城为背景,以音乐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融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历史人文、地方产业于一体的文旅特色项目;大缺口交叉潮景区,布局露营、研学综合体项目;梁家墩观潮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民宿、露营档次,丰富乡村旅游、非遗体验、文旅商品等休闲产品;塔山坝源头潮景区,与大尖山景区联动发展,完善观光、运动、乡村旅游休闲功能,合理布局美食、农产品、非遗等文旅集市。同时,推进皮革城景区等现有景区转型升级,优化文商旅产品结构,增设游乐、非遗体验等互动性项目。加快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有序开放,加强与浙大国际校区深度合作,围绕夜经济和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引入沉浸式文艺演出、水上游、灯光秀等项目。

12.推进旅游饭店落地运营。推进盐官度假区君和文旅中心项目,建成集合五星级文化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及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的文旅综合体。推进海宁白领氏环球中心(喜来登酒店)项目,集国际五星酒店、国际宴会中心以及商业用房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综合体。推进海洲街道温德姆高端酒店项目,采用垂直复合开发模式,打造一个集住宅、商务办公、商业酒店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楼宇。推进海洲街道海宁洲际华邑酒店项目,打造专为中国消费者度身打造的国际高端酒店品牌。

13.推进文旅新业态项目布局。推进长安高新区Hi park钱塘冰雪世界项目,以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为主题,将冰雪运动娱乐化、冰雪旅游产业化、娱乐生活运动化,以高规格场馆为依托,将冰雪旅游、培训、赛事以特色化、专业化运营模式引入海宁。推进伊嘉塘城市馆群项目,建设体育场、大剧院、博物馆、城市综合馆及配套设施。推进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等水上观光旅游路线开发。推进炼铠甲胄文旅项目产业化。

(四)文旅大产业振兴行动。

14.“观钱塘大潮、跑百年氧道”业态。加快建设盐官度假区内翁金公路百年氧道智慧化赛道,合理布局沿线新型文旅诗路文化空间及驿站,加强沿线6大景区化提升改造,丰富补给休憩互动功能,增设健康运动监测、救护及拍摄取景、游乐设施设备。固定举办高品质的追潮马拉松,以封闭绿道为核心,向黄湾、丁桥、周王庙、长安探索拓展延伸赛道,切实提升赛事能级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骑行、铁人三项等各类运动赛事。

15.“游盐官古城、赏世界音乐”业态。以古城+音乐文旅为主题,一方面弘扬历史文化,做好王国维故居、海神庙、陈阁老宅陈设布展,改造观潮胜地公园,提升千年古城复兴吸引力。一方面引领音乐潮流,重点引入并积极发展“数字音乐+版权管理+音乐教育”,定制化乐器及设备制造,建设音乐生态社区,与音乐文旅项目的演艺、展示、场景化形成产业链互补。

16.“住江畔民宿(露营)、听钱塘夜潮”业态。加快推进民宿(露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以7大钱塘宿集、6大钱塘露营区域为主,拓展全市区域。建设“景区、社区、园区”一体化钱塘宿集,注重民宿、露营地软硬件品质中、高端化,提升民宿主人(管家)、露营地经营者等专业化水平、安全管理能力。引导集约化、集中化、集成化管理营销,以等级民宿、品质露营地示范带动,形成集群产业和带动效应,引导游客住民宿(露营)、听夜潮、品美食、购伴手礼,延长产业链条和经济附加值。到2027年,建成7大钱塘宿集,10个民宿集聚区,6大钱塘露营地,全市新(改)建民宿不少于1000间,累计培育等级民宿(省级银宿及以上)20家以上。

17.“瞰钱塘美景、学空中飞行”业态。提升黄湾镇大尖山运动休闲旅游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做大做强滑翔伞培训、体验、赛事等产业链项目,拓展房车、露营及水上游乐相关项目。加快推进周王庙镇云翊航空项目,打造航空运动、飞行员培训、观光(观潮)旅游、研学的打卡地。

18.开发文旅伴手礼。持续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支持各类文化创意工作室、非遗传承人、设计工坊、制造类企业等开展文创产品设计,鼓励文博单位、文化场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经营模式。通过“游在海宁”、抖音等线上平台,景区、集散中心、商场等线下载体宣传销售。到2027年,推出50款以上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伴手礼。探索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品牌授权等模式,推动文旅IP转化应用。

19.打造文旅特色集市。培育以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皮革城、鹃湖公园、梁家墩、大尖山、胡家兜为重点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市集。结合海宁美食、非遗、文创旅游产品、农产品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形成四季海宁文旅集市品牌,成为“能吃会玩可购”的文旅潮流体验网红打卡地。

(五)文旅大营销推广行动。

20.聚焦亚运盛会,深耕杭州市场。举办“相约亚运盛会、相聚潮城海宁”系列(杭州)推广活动,提升海宁影响力。一是加强多渠道营销。发挥携程、小红书、抖音、B站UP主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引流优势,吸引客流。同时,在杭州公交、地铁等投放广告、举办线下旅游推荐会,推介海宁旅游。二是加强奖补力度。推出亚运会期间定向旅游团队奖励政策。实施“致敬亚运、感谢有您”专项活动,面向亚组委工作人员、持票观众、运动员等推出特定优惠活动,组织集中游海宁体验活动。三是加强游线推广。开展亚运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推广活动。策划、设计、推广亚运会期间杭州—海宁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和推荐线路。四是加强旅游交通优化。优化交通,在杭海城际各站点,针对周边旅游资源,定制旅游公交专线。在杭海城际盐官站设立集散中心,在皮革城站和杭州一号线设立赛事接待处,协调争取在奥特莱斯等设立海宁文旅宣传区。

21.聚效智慧引领,深化文旅数字营销。借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线上新媒体、传统媒体、交通专业媒介立体式覆盖的数字营销体系,助力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一是推动与OTA深度合作。优选携程、同程、B站、抖音等OTA平台以及UP主推广引流,依托大数据支撑,针对相关目标群体,开展精准营销推广,形成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二是推出“游在海宁”微信改版。设置出游助手、玩转海宁、团游智享三大板块,以及7大文旅IP推介、景区景点介绍、观潮指南、交通信息、招商信息等内容,强化互动功能,进一步优化访问界面。

22.聚焦节庆活动推介,丰富文旅品牌内涵。统筹旅游营销和招商推介活动,提升潮城海宁品牌整体形象。一是举办春季观潮季等四季主题宣传推广,办好追潮马拉松、樱花节、潮城露营生活季等活动。二是持续举办好品牌节庆会展赛事。秉持“推陈出新”的理念,创新办好钱江(海宁)观潮节、皮博会等重要节庆会展。联动办好中国·钱江国际越野赛、CBSA海宁斯诺克国际公开赛、国际高尔夫精英邀请赛等运动赛事。提升袁花花溪侠影文化旅游节、丁桥乡村旅游文化节、盐官旅游美食节、周王庙蚕俗文化节、许村九斤电影节、海昌街道荷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水平,丰富拓展文旅融合宣传平台载体。三是加强重点客源市场推介。依托大数据分析,赴上海、苏州、宁波、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推介暨招商活动,加强与属地旅游协会、集散中心的合作。抓住暑期及研学消费旺季,开展高校学子游海宁、海外学子追“潮”行等专题活动。

(六)文旅大服务提质行动。

23.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定向赋权,下放审批权限,下沉受理环节。深化“信用+监管”,实施惠企便民举措,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部门协同,制定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建设现代文化和旅游统计体系,推进旅游等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实施“文旅海商壮大”行动,加大文旅招商力度。鼓励旅游集散中心、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壮大培育,深耕地接市场,抱团共赢。

24.深化数字应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迭代升级“团游智享”、“潮城文化共富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配套场馆数字化建设,完善景区、旅游饭店等便民服务场景、智慧建设。

25.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文化和旅游领域高层次(顶尖)与紧缺人才、团队引育,加强对基层优秀文旅体人才的政策扶持。做好本地文旅专业技能人才订单式、阶梯式、常态化培养。实施“潮城名导游”评定等文旅系列潮乡特支人才培养评价范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办公。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分解,强化市镇联动、部门协同,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落实并拓展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统筹现有资金渠道,优化支持结构,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探索成立文旅融合产业基金。依法保障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土地供给。

(三)强化考核评价。建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纳入工作目标绩效评价,健全监督检查、协调推进制度,环环相扣、扎实推进。

来源: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化旅游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