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补齐“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业态产品质量不高、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够、旅游智慧化程度不高、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等七个方面短板,推动迪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21〕31号)》、《迪庆州关于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实施意见》,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迪庆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王宁书记调研迪庆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迪庆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要求,补齐全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全产业链优化项目布局,推动迪庆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旅游胜地、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
二、主要任务
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景区提升工程
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等标准,加速推进传统景区提质升级,高标准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文物古迹、文化场馆、红色旅游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聚集区景区化建设。着力推进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新建景区项目、A级景区倍增项目、乡村旅游建设项目4个重大项目建设。
1.景区改造提升项目
重点推进“七望梅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梅里雪山跨江索道、独克宗古城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松赞林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巴拉格宗景区改造提升项目、虎跳峡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纳帕海环湖旅游服务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普达措5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公园)8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2.新建景区项目
重点推进南几洛景区、天宝雪山·阿布吉景区、攀天阁乡黑谷生态文旅公园、白马雪山生物多样性科考公园、低空旅游基地、小中甸藏族古村落公园6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3.A级景区倍增项目
重点推进梅里雪山5A级景区创建项目、4A级景区创建项目(迪庆霞给藏族文化旅游生态村景区、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景区、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景区、独克宗古城景区)、3A级景区创建项目及4A级景区冲刺项目(塔城景区、同乐村、攀天阁、白水台、玉杰村、圣域天香、松林藏香)3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4.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4个示范乡镇建设项目、35个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80个美丽村寨建设建设项目3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二)酒店配套工程
一是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和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标准酒店、半山酒店、旅游民宿项目,力争3年内德钦县、维西县改造提升或建成运营1家以上5星或者相当于5星酒店,全州建成运营半山酒店30个以上,新建旅游民宿50个以上。二是积极统筹利用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资金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按照每万人设置60个隔离床位的标准,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隔离酒店、闭环健康监测酒店项目,加强标准化集中隔离酒店各项管理制度的培训,熟悉隔离酒店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确保有疫情时,接得住、用得上、战得胜。详见附表。
(三)文旅融合工程
依托“三江并流”、茶马古道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加快推进5个重大项目、8个子项目建设。具体包括: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综合展示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迪庆州段)、维西塔城吐蕃铁桥遗址文化展示馆、文化艺术产品打造(2-3台大型精品剧目、10台体验式沉浸式文化IP打造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承项目(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详见附表。
(四)旅游业态创新工程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原则,积极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科技、互联网平台等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以景区景点、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酒店、旅行社以及自驾、徒步、摄影、研学等俱乐部、社团为主体,积极开发微旅游、微度假、小团游、自驾游、康体健身游等新业态新产品以及主题旅游线路产品。重点推进4个重大项目、13个子项目建设。包括:塔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旅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梅里雪山特色小镇二期建设项目、奔子栏藏韵康养小镇、金沙温泉文旅康养医养小镇、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后山小集镇项目)、特色新业态建设项目(白地农文旅融合旅游综合体项目、扎唐活佛静室藏医馆康养体验中心、香格里拉时尚文创体验馆、金江河谷宿集、澜沧江高峡平湖旅游区、玉杰尼顶营地)以及主题线路产品打造。
(五)旅游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1.理顺现有龙头企业体制机制
由州委、州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向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省康旅集团的汇报和对接,理顺迪庆州旅游集团与省康旅游集团的体制机制,加快落实省政府与中国旅游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奠定迪庆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基础。
2.构建自主引领型的文旅投融资平台
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积极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型的龙头旅游企业,率先组建成立迪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迪庆州自主引领型的投融资平台,快速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3.大力培育涉旅市场主体
按照“每个州市年内策划包装3个以上百亿元大项目,10个以上20亿以上专精特新项目、每个县市策划包装2个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新项目”的量化任务要求,实施涉旅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全州重大文旅项目的前期包装策划及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让涉旅市场主体及时足额享受政策扶持。
4.培育一批旅游精特优新企业
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营销等模式,全面整合迪庆州旅行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旅行社平台公司。聚焦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度假康养、户外运动、研学旅行以及品牌酒店、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主题娱乐等领域,完善扶持政策,精准招商,培育一批旅游旅游精特优新企业,并积极推进涉旅企业个体转小微、小微转规上、规上转股份。力争到2024年底培育旅游精特优新企业25家,详见附表。
(六)旅游价值链延伸工程
摒弃门票经济模式,鼓励各地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重点从吃、住、购、娱等方面发力,开发沉浸式演艺、非遗展示、赛事活动等产品,配套高端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增加美食、手工艺、酒吧、演艺等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收入,推动文化和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更好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主要建设项目及推进工作包括:打造“香格里拉的味道”、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详见附表。
(七)智慧旅游及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牢固树立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围绕按一流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总体要求,结合迪庆州道路交通建设布局、旅游景区景点分布特点以及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因素,快速推进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智慧旅游服务设施2重大项目建设。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虎中线美丽公路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迪庆州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世界的“香格里拉”次级旅游中心(含智慧智能服务)、全域旅游标识牌建设项目、徒步线路建设项目、旅游厕所建设项目、观景平台建设项目、应急救援点建设项目9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2.智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迪庆州智慧旅游数字化建设项目、德钦县智慧旅游体系建设项目2个子项目建设,详见附表。
(八)旅游宣传推广工程
积极深入拓展客源市场,将“世界的香格里拉”打造成为个性化强、辨识度高的超级IP,按一县一个超级IP、每县优选10个精品线路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加快实现旅游需求多样化。落实优惠政策、举办专题活动、强化精准营销,全方位、深层次推介旅游产品。加大区域对接合作力度,共建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巩固省内及周边客源市场。主要建设项目及推进工作包括: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营销平台 、制作一部引人入胜的旅游宣传片、讲好一个香格里拉故事 、打造一批网红达人,制作一部电影、制作一部电视剧,详见附表。
(九)品牌擦亮工程
巩固市场秩序整治成果,优化诚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倡导文明旅游,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擦亮名扬天下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打造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力争到2024年游客满意度达到94%,详见附表。
(十)人才兴旅工程
重点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建设高端智库三个方面实施人才兴旅项目,尤其注重对迪庆州文旅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管理水平等方面强化培训提升,为迪庆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保障,详见附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州级统筹、县(市)主抓、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迪庆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事项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投资促进、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和草原、教育体育、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生态和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合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应建立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成立由县(市)委、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州、县(市)各级政府运用“部门一周一梳理、分管一旬一推动、政府一月一研究、州县(市)委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规划引领
州、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和“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发挥综合联动效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施规划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督查考核,促进规划实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应积极做好统筹、协调、督导工作,做好各县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业务指导,并发挥参谋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坚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确保在预算安排上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减。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积极推进“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涉农资金、公共财政资金、政府一般债券等统筹整合力度,优先支持以旅游产业为特色的旅游特色村、田园综合体等文化旅游业态布局和发展。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要素及政策保障
优先保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用地,积极落实建设用地指标等。完善配套环境,加强交通、水电、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在国家和省有关纾困解难政策的支持下,结合迪庆州文旅产业发展的特点,谋划出台支持文旅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恢复文旅市场信息,唤醒处于瘫痪、半瘫痪以及冬季间歇性瘫痪状态下的文旅企业。
(五)加强监督考核
研究制定迪庆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由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开展督查检查,科学考核评价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将考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参考。适时开展督查检查,通报各县(市)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推进情况,并纳入年底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来源:迪庆州人民政府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