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城市海岸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计划(“星辰大海”计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07-27 11:00:03 文化旅游政策

1

城市海岸线是舟山最具标识度的人文地理空间,推进城市滨海岸线景观风貌提升、文化标识打造、文旅产业发展,对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长廊、促进海岛旅游经济、提升现代海洋城市人文涵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舟山市城市海岸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计划(“星辰大海”计划),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滨海岸带,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舟山海洋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城市滨海岸线独特地理空间,打造一批海洋景观设施、文化标识工程、精品文旅产业项目,实现“串珠成链、串链成带、串带成环”,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城市滨海岸线融合共生的新格局,努力将舟山城市海岸线打造成为可“观星、揽月、望海”的世界级海岛理想生活风情海岸带。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理念,增强规划前瞻性、统筹性和指导性,重点加强对定海湾、新城湾、普陀湾、朱家尖岛等城市海岸线的统筹规划,实行市、县(区)两级“同步策划、同步招商、同步建设”。

——坚持文化铸魂。始终把人文作为发展之魂,坚持人文兴市。聚焦海洋历史、海防军事、海外交流、海上贸易等文化资源,串联港、湾、园、镇、街等文化单元,融合城市海岸线建设,赓续海岛城市文脉,涵养现代海洋城市人文底蕴。

——坚持项目为王。围绕“生态优化、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培育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招引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一批交旅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打造一批城市海岸线精品示范段,优先支持示范段和标志性项目建设,发挥先行引领效应。

二、行动目标

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舟山城市海岸线景观风貌、人文品质、业态发展全面提升。到2025年,发展数字文化、网络影视、乡野宿集、星空露营等4大新兴业态,培育创意市集、展览陈列、时尚秀场、网络直播、主题乐园、休闲绿道、水上运动、社群聚落等8大流量业态,打造新螺头理想村、竹山国家纪念公园、海丝之路星光秀场、舟山海上大剧院、双阳数字文化产业园、城市公共艺术商业体、沈家门十里渔港、舟山星音乐艺术中心、矿山主题度假酒店、大青山星空露营基地等10大地标空间。

(一)到2022年底,完成《舟山市城市海岸线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策划》和四条示范段专项策划及方案设计,制定舟山城市海岸线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清单和任务清单。启动定海黄沙东山段(黄沙村至励浦新庙)、普陀螺塘北段(茶壶甩至晓辉村)、朱家尖黄金海岸段(月岙村至西岙隧道南出口)、新城十里海街段(浙大路至浦西大桥)等四条示范段建设。

(二)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定海黄沙东山段、普陀螺塘北段、朱家尖黄金海岸段、新城十里海街段等四条示范段,实现“六个一”(一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一条畅通快连的滨海大道,一条海上观光游线、一条可承办海岛赛事的城市绿道,一批特色风情街区、一系列知名的城市文化地标)。启动普陀螺塘南段(茶壶甩至半升洞)、十里渔港段(半升洞至浦西大桥)、朱家尖如意港湾段(西岙隧道南出口至观音大桥)等三条示范段建设。

(三)到2025年底,完成七条示范段建设,贯通环“三湾两岸”、环朱家尖岛82公里城市海岸线,基本建成“全时、全景、全域”产业融合示范带,将城市海岸带建设成为我市展示最美海上花园城市的新载体和打造国际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新标识。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岸线空间打造新格局

按照“节点支撑、串珠成链、标志引领、示范先行”建设导向,先行贯通环“三湾两岸”、环朱家尖岛82公里城市海岸线,形成动静交织、山海错落的城市海岸带空间开发格局。厘清滨海岸线资源现状。明确空间边界,以海岸线(修测线)为基准,陆域进深1-3公里,海域进深100-300米,划定“星辰大海”计划空间范围。对规划范围内存量空间和增量空间进行摸底梳理,明晰底图底数,实施精准策划,建设项目数字沙盘。重塑滨海空间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定海黄沙东山段最宜居,文化元素最丰厚的古韵人文型示范段;普陀螺塘北段最宜乐,可漫步、可骑行、可自驾、可体验的山海文艺型示范段;普陀螺塘南段休闲业态最丰富,滨海城市活力最迸发的时尚乐活型示范段;沈家门十里渔港段民俗体验最浓郁,海洋文化最显著的渔港风情型示范段;新城十里海街段最宜业,消费业态最集聚的滨海都市型示范段;朱家尖黄金海岸段最宜游,时尚浪漫最好玩的滨海度假型示范段。植入东海云廊、都市乐活、渔都港味、浪漫自在、如意港湾、山海星野、海舟佛渡等七大特色游径,构建“全域、全时、全季、全龄”的发展格局。畅通“沿岸顺海”交通体系。完善外联内畅的车行系统,贯通步道跑道的慢行系统,提升停泊接驳的换乘系统,新建环滨海岸线快速通道,改造自驾游通道,促进大交通与小环线互通互畅、精品线与小游线互串互联;构建城市海岸线停车体系,实施动态停车管理,实现从机场、车站、集散中心、城镇、码头到示范段之间交通无缝衔接。

(二)培育产业引擎提供新动能

聚焦城市海岸的驳岸空间、滨海绿道空间、码头空间及产业空间的活化利用,引进商、旅、文、体优质项目,形成“主导产业鲜明、特色业态突出、文旅活动丰富”的活力滨海岸线产业带。推进文创产业发展。重点推进鲁家峙文化创意产业园迭代升级,新建双阳数字文化产业园,加快电竞游戏、动漫演艺、24小时无人智慧书房等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推进影视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影视审片权下放的机遇,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企业,在定海古城、普陀东港、朱家尖等地打造集影视拍摄、制作、商业、娱乐、文化、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海上影视产业基地。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建设定海新螺头理想村、新城海上星光秀场、朱家尖保利文旅综合体、大青山星空露营营地等一批内容驱动型文旅目的地。推进商贸产业发展。打造定海1840广场、新城欢乐海湾、城市公共艺术商业体、普陀半升洞滨海休闲街区等岸线知名商圈;发展首店经济,支持设立全球、区域品牌集合店、旗舰店;打造网红轻餐美食街区,引进培育黑珍珠、米其林等精品餐厅。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建设中国邮轮发展实验区,与维京游轮等知名邮轮公司合作,重点推出国内沿海游产品;推动朱家尖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建设;推动游艇第三方管理平台建设,加快舟山游艇产业健康发展,开展以游艇为载体的休闲聚会、休闲海钓、海上观光、岛际交通产品推广;大力发展朝圣游、普陀南部诸岛跳岛游等游船产品和线路,打造多条滨海岸线“环游”产品。推进滨海夜经济产业。围绕“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读”,擦亮海丝文化光影秀带、沈家门夜排档、“新城夜游”、主题烟花秀等夜间经济名片,着力打造新城海上星光秀场、普陀星空森林主题酒店、朱家尖星河映像市集等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载体。

(三)挖掘人文资源注入新内涵

突出城市滨海岸线在传承文脉、提升生活品质、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在岸线产品打造、业态布局、项目落地、线路深化、品牌营销等方面充分展示舟山海洋文化魅力,将具有海洋辨识度的区域文化地标融入城市滨海岸线的整体提升。彰显城市海岸线文化新貌。以实现“观星、揽月、望海”的海岛理想生活为目标,以主客共享、形神俱佳为理念,打造城市客厅、滨海公园、嵌入式体育微空间、休闲街区、公共驿站、艺术装置等新型文旅标识项目。构建城市海岸线文化地标。以海岛文化特色基因解码为核心,打造新城湾文化长廊、定海古城、鸦片战争遗址公园、沈家门渔港小镇等海洋文化地标和美术馆、音乐厅、非遗馆等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焕发城市海岸线文化魅力。创新精品文化游线。以七条示范带为主线,开发研学旅游、滨海度假、郊野休闲、城市夜游、水上运动、非遗文化、婚庆旅游等七大主题活动,提升“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舟山海鲜节”“东海音乐节”“舟山国际沙雕节”“观音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影响力;打造“中国海岛赛事之城”,持续引进高端休闲赛事,优化舟马、铁三、骑游等现有体育品牌赛事,培育“1390越野东海”品牌,引入斯巴达勇士赛,打造以“到灯塔去”舟山群岛国际帆船拉力赛、国际海钓公开赛等为重点的滨海休闲运动系列赛事,沉浸式展示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滨海生活。

(四)推进数字赋能释放新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科技创新提升文化旅游生产和内容建设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化”,丰富优化滨海岸线数字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数字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新消费场景。综合运用5G、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新体验,推动文旅“新基建”建设,在城市滨海岸线建设引领新型文化旅游消费的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场所、营地研学等场所设施。开发数字新技术应用。加快提升滨海岸线文创园区、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各类文旅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虚拟会展、智慧文创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推动数字纪念藏品等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发展,推动舟游列岛、海岛文e家、智慧文化云、离岛e宿、海上互联网影视产业云服务等重大应用建设,构成智慧文旅产业生态体系;强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体系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管,在文旅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骨干企业,拓展“星辰大海计划”大数据分析及监管平台功能,构建智慧文旅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和推介。以网络视听产业为核心,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新模式,全方位推广“星辰大海”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强有力工作专班,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谋划推进,加强与高层次智库机构合作,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精准招商、项目建设和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

(二)推进机制。坚持统分结合,按照“三统筹、三同步”(统筹重大方案策划、统筹重大设施建设、统筹重大产业布局,同步规划、同步招商、同步建设)原则,建立健全市与县(区)、功能区联动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形成工作合力。相关县(区)、功能区作为城市海岸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主体,建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区域合作,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特色产品业态。

(三)政策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财政、金融、交通、土地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形成保障“星辰大海”计划加快推进的政策体系。发挥公共财政基础作用,加大文化、旅游、体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发挥国企引导作用,积极创新开发建设和运营机制,有序推进城市海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资产经营、招商引资等工作。

(四)评价机制。出台“星辰大海”计划评价机制实施办法,将“星辰大海”计划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奖惩机制。

来源: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文化旅游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