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靠前发力、务实给力,助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聚焦聚力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决定实施以下措施:
一、加大纾困帮扶力度
1.持续用好惠企政策。落实国家延续的有关税收政策,文旅行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元(含)以下免征增值税,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税;文旅行业小型微利企业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和省后续出台的支持文旅行业各项减税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推介,推动政策有效抵达并惠及更多文旅企业。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演出经纪机构和小剧场、星级旅游饭店等文旅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创新发展。指导做好年度省级文旅产业发展类项目申报工作,助力文旅市场复苏振兴。
3.强化金融引导支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建立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库,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4.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作用。引导企业提供更多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知名度高的消费产品,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推动全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拓展旅游新功能,打造优质旅游新产品。
5.促进旅行社企业转型升级。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支持旅行社企业创新产品体系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加大微旅游、微度假、亲子研学、团队拓展、健康养生以及红色教育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力度。创新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交纳方式,探索开展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保证金试点工作。
二、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6.培育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拓展应用新场景,推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业态创新,加快文博场馆游、生态康养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丰富游客体验,延伸文旅产业链。
7.支持旅游区提档升级。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龙头,支持指导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创新发展,拓展文化内涵,丰富产品业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发挥社保卡文旅“一卡通”服务功能,推动4A级以上景区、市本级文化场馆便捷刷卡入园入馆,融入省“水韵江苏”旅游年卡计划。
8.深化非遗资源活态利用。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鼓励非遗大师工作室、体验工坊、体验活动全方位植入旅游空间,打造非遗快闪、非遗美食、非遗研学等特色项目,开发具有徐州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认定并打造“徐州伏羊食俗”传承体验基地。联合电商企业,联动举办“非遗线上购物节”,展示非遗活力,促进非遗消费。
9.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融合地域特色、“主客”共享和新型文化业态,大力推进县(市)区“三馆”、镇(街道)“一站”、行政村(社区)“一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特色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文化内涵,新建一批“城市书房”,开展戏曲进农村、进校园等特色主题活动,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0.推动演出市场复苏。重点扶持打造歌舞剧《承重者》、柳琴戏《窑湾往事》和梆子戏《大运河畔》等优秀舞台剧目。继续推进全市小剧场建设布局,指导各县市区打造一批示范小剧场和创排小剧场精品剧目,争创江苏省文旅厅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与徐州广电传媒集团筹划成立《彭城剧场》戏曲栏目,扩大国有文艺院团戏曲精品剧目的传播范围。
三、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11.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推动“国潮汉风·夜彭城”月光文旅品牌建设,推出一批常态化、特色化、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产品。举办文旅惠民消费活动,鼓励更多的文旅企业积极参与优惠促销活动,同时发放文旅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助推文旅市场复苏。
12.发挥会展平台带动作用。精心办好2022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和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城市文化周,放大重要文旅活动的影响力和消费带动效应。积极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交易会,同步实现文旅产品线上推广和线下交易。
13.创新文旅消费服务模式。联合中国银联,开展“红火计划”激励项目,将文化和旅游小微商户、集聚区范围内小微商户纳入支持范围,开展银联二维码交易手续费补贴等优惠活动。优化文旅场所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对重点文化和旅游消费类商户进行移动支付受理改造,推动旅游场景消费便利化。
14.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围绕“快哉徐州”城市文旅品牌,宣传推介徐州文旅形象和资源产品,提高徐州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徐州文化旅游推介会,鼓励支持文旅企业承办或联办市级主题推广活动,搭建市场平台,输送客源,助力文旅企业经营创收。联合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开设徐州文旅频道,利用文广旅局微信微博以及同程旅游、腾讯网络等平台,对文旅企业和文旅产品予以免费宣传推介,助力文旅市场复工复产。
15.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落实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对文旅新业态加强行政指导和服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落实轻微违法免罚、首次违法免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等事项清单。运用“上云增智”创新文旅市场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失信行为进行审慎认定,确因疫情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记入失信记录。依法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营造安全放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以上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解释。
来源: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