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旅小镇规划设计文本

2018-09-28 15:09:52 特色小镇规划

6、绿化景观

6.1 景观系统

充分利用规划区在地景观特质,塑造蓝绿生态空间。结合基地水系脉络与道路建设,把各公园、广场等绿地斑块相串联,使整个规划片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大、小公园绿地相配套的生态绿地系统。

规划区形成“一片一带,多楔多节点”的绿地景观系统。

“一片”——即茶山景观片。依托区内景观良好的保留茶山,适当整理山地环境景观、梳理生态慢步系统,打造生态背景山体和活动空间。

“一带”——即产业活力带。依托良好的水系和开敞绿地,结合滨水的休闲慢行系统和商业建筑,构筑景观连续界面和线性活力地带。

“多楔”——即蓝绿联系楔。依托区内其他水系及其两侧预留绿地,结合部分道路两侧的街边公园,打造生态景观廊道。

“多节点”——即景观节点。根据景观特色规划多个、多类型、多层级的景观节点,并通过活力带和绿楔进行有机串联,形成完善的绿地景观体系。

小镇规划文本

景观系统规划图

6.2 绿地系统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38.0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29.42公顷,防护绿地8.21公顷,广场用地0.41公顷。

公园绿地根据所在区域与定位细分为主题公园、滨水公园、茶山公园、街边公园、社区绿廊。

主题公园——具有一定主题性的休闲绿地,如茶文化主题公园、茶山体验公园。

滨水公园——结合排洪渠周边的隔离绿地构筑临水休闲空间。

茶山公园——以保留茶山为基础,营造蕴含茶文化和茶旅游项目的综合公园。

街边公园——位于道路周边、串联小镇各版块的线性公园,是小镇景观楔的构成元素之一。

社区绿廊——位于居住区内、联系山与城的带状绿地空间,部分承载慢行通廊的职能。

防护绿地指快速路、主干道两侧的防护绿带。

广场包括活动广场和与会展中心合建的入口形象广场。

7、道路交通

7.1 对外交通

武夷山机场位于规划区东南侧,通过崇安大道以及武夷大道进行联系。

峰福铁路武夷山火车站位于规划区东侧,通过基地北侧站前大道进行联系。

合福高铁武夷山北站位于规划区北侧,通过南北向的西环快速路、黄柏道路进行联系。

宁上高速公路,位于规划区东侧,从北至南设有武夷山北、武夷山以及九曲互通,通过省道303与基地进行联系。

环绕规划区外围的主要城市干道有西部的西环快速、南部的崇安大道、东部的黄柏大道以及北部的站前大道,形成规划区对外疏解的交通干道系统。

7.2 道路等级结构

路网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构成,形成“三横二纵”的路网格局。“三横”由北至南依次为站前大道、文创大道和崇安大道;“二纵”由西至东依次为西环南路、和黄柏大道。

文创大道以南、以西道路基本呈方格网状,东北片区路网根据地块功能设施的要求以及地形,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总体上保持各个地块的完整性。

道路断面设计充分考虑车行、人行和管线埋设的不同需求,力求与场地有机契合。规划快速路西环南路红线宽度40米,以满足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控制红线宽度为36-56米,次干路为24-30米,支路12-18米。

小镇规划文本

道路系统规划图

8、旅游规划

8.1 旅游发展目标

茶旅小镇打造以休闲度假游为主、主题定制游为辅的茶主题沉浸式旅居体验,目标人群为25-40岁的年轻家庭。

8.2 旅游产品

依据武夷山茶文化特点,茶旅小镇重点推出以茶文化旅游、运动旅游、养生旅游和研学旅游系列旅游产品。

8.3 旅游配套

旅游服务设施分布采取小规模、大集中小分散、便于使用的原则。每个点片均配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其中旅游服务中心、文化展示等集中布置。

小镇规划文本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9、城市设计

9.1 城市设计目标

本次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在尊重在地空间特质的前提下,塑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的具有武夷特色的产业+旅游型宜人小镇空间。

9.2 城市整体风貌

茶旅小镇基本建筑风格为新中式(武夷)风格。新中式(武夷)风格是指以武夷山经典元素为基调,引入现代简约主义形成的传承在地文化氛围的创新风格。同时依据功能与所处版块,通过在地要素与现代要素比例调配,可细分三类建筑风格,分别为武夷经典风格、新中式简洁风格、现代特色风格。

小镇规划文本

建筑风格与视线引导图

以上内容主要资料来源于武夷山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中国武夷山政务网等官方机构公示

特色小镇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