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国茶旅小镇是福建首个茶旅小镇,于2017年4月25日启动建设,是武夷山市重大项目,将助推当地茶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结合,打造以“茶产业、文化、休闲、宜居”为一体的特色茶旅小镇,着力解决茶产业、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投资&经济社会效益预估
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为150亿元,项目总规划用地约3750亩,建设用地规模约1700亩,预计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值500亿元,新集聚企业1000家,新集聚中高级人才2000人,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
一期工程---会展中心最新动态
投资项目名称 |
中国茶旅小镇 (武夷山) 一期工程会展中心 |
项目法人 |
武夷山茶旅小镇开发有限公司 |
企业注册类型 |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 □联营 ■有限责任 □股份有限 □私营 □个体工商 □个人合伙 □其他 |
||
项目具体地址 |
武夷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 |
建设起止年限 |
2017.9 至 2020.9 |
建设性质 |
■新建 □扩建 □迁建 □改建 □其他 |
||
建设规模 |
建筑面积109500平方米。 |
||
主要建设内容 和技术水平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会展中心主体建筑、地下室以及道路、广场、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 |
||
项目总投资 (万元) |
90773.21 |
其中:土建投资67914.86万元,设备投资 1160 万元,其他投资21698.35万元。 |
《中国茶旅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1、区位范围
中国茶旅小镇位于武夷山老城区西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北侧,沿站前大道的城市东西发展轴的西端,距老城区4公里、距离三姑度假区8公里。规划区毗邻武夷山机场、峰福铁路武夷山站、高速互通口等,对外交通便捷。
具体规划范围为(以下简称规划区):东至现状黄柏大道(省道303),北至规划站前大道,西至规划西环南路,南至在建崇安大道,规划总面积为312.59公顷。
2、现状概况
规划区总体地形呈北高南低,整体坡度示意建设。现状总人口约为2300人;现状建设用地中以村庄建设用地和城市道路用地为主。
现状问题总结:
a) 交通区位优越
b) 文化底蕴优越
c 生态环境良好
d) 科教资源丰富
e) 基础设施滞后
f) 配套服务缺失
g) 机场净空限制
h) 用地局促
3、目标定位
3.1 规划目标
世界茶文化传播新基地,中国茶产业升级新样板,中国茶文化旅游新标杆,武夷山全域旅游新亮点。
3.2 发展定位
以中下游茶产业和体验式茶旅游产业为主导,集“茶产业、文化、旅游、宜居”于一体的茶旅特色小镇。
3.3 发展模式
“茶产业”+“旅游产业”的复合发展模式。
4、结构用地
4.1 规划结构
按照产业规划、道路划分和规划用地布局,确定规划区“一心一轴、三核多廊”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茶旅绿心,依托保留的茶山形成辐射各板块的茶旅主题绿心。
一轴:指产业活力轴,依托现有水系,规划集商业配套、会展交易、休闲公园于一体,串联各功能版块的活力动线。
三核:指由会展中心、交易中心等设施组成的公共服务核;由开敞水面、绿地及茶文化公园形成的茶文化展示核;由小学、邻里中心形成的生活服务核。
多廊:指多条串联绿心、功能核及板块的休闲生态廊。
空间结构规划图
4.2 土地利用
规划片区总用地面积302.92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35.82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77.84%。建设用地中以居住、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等为主。规划总人口1.7万人,划分2个社区。
5、公共设施
规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共19.6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17%,包括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产业类、旅游类、生活类及其他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产业类公共配套根据城市职能要求按市级设置,生活类公共配套根据居住规模和辐射范围按街道级进行设置,旅游类公共配套根据旅游产业需求设施。
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为16.58公顷,根据占地与建设情况分为两种类型,即独立占地类与混合建设类。
独立占地类文化设施用地包含武夷山市会展中心,茶文化体验村和茶山文化体验区。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2.99公顷,为小学用地,规模为36班。
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区内有一处文物古迹用地,即吴氏宗祠,为市级文保单位,用地面积0.1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图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