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融合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积极意义
降低成本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基于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平台, 形成规模效应, 以降低成本。产业融合使得小镇内的众多企业进行竞争性合作, 产生新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模式, 企业间合作、并购重组以实现降低竞争成本。小镇中的产业融合与降低成本的互动关系归纳为“融合深化—竞争成本提高—创新组织形式—竞争成本降低—融合深化”的循环过程。其次, 产业融合会使小镇内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互信机制, 降低信息非对称性, 提高信息透明性, 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法国阿尔卑斯山的冰雪旅游小镇, 在旅游、滑雪、金融、健康等领域内形成了不同产业横向、纵向和斜向的合作, 形成了一个囊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环节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引导需求
需求与供给作为市场的两端, 供给创新能引导需求、创造需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所蕴含的产业融合, 其所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的需求层次, 取代了原有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传统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比如绍兴的柯桥“酷玩小镇”, 融合体育、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 形成水文化区、时尚极限运动区、水游乐区、高端休闲区四大模块。小镇内具有3万平方米的乔波室内滑雪馆, 是江南少有的冰雪旅游聚集地, 高峰期间日接待人次可达万人, 新颖的冰雪运动旅游的供给有效地引导了相应的需求。
激发创新
产业融合将激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企业技术和服务的创新。由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 不同企业间在合作的同时, 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迫使同小镇间的不同企业想要突出特色, 加快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德清的莫干山“裸心”小镇基于莫干山风景区和乡村旅游, 打造“体育+旅游”集群发展小镇, 通过竞赛表演业、观光旅游业、健身休闲业以及现代体育科技的融合, 形成了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体育文化形成地、休闲旅游必经地。
五、产业融合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
政府层面:规划不足与过度干预
以崇礼冰雪小镇为例, 《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和《河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中, 并未涉及以崇礼冰雪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的规划。并且, 国家层面颁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与文件, 主要是宏观性的总体规划意见, 缺乏对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的规制。此外, 政府主导小镇的建设, 会导致运行主体企业跨界融合困难、运作产品碎片化、特色产业被埋没等问题, 会造成了小镇中运行主客体地位错位。
产业层面:融合程度低与功能缺失
崇礼冰雪小镇仍存在以单纯的滑雪场、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的传统思维规划建设, 小镇内滑雪场与度假区的功能不集中, 难以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与产品, 运动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程度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体育价值链与旅游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 形成资源开发、生产、营销、消费四个新的环节, 小镇中的体育产业会贡献更多的资源, 体育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入了旅游产业价值链中, 导致旅游产业处于强势地位, 掣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13]。此外, 小镇的社区功能发展不完备, 例如崇礼冰雪小镇内营业设施已经较完善, 但具有社区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缺乏。
企业层面:经营模式与产品创新不足
例如崇礼冰雪小镇内产品创新性不足, 产品吸引度不高, 消费者二次消费转化率低。其主要是因为类似的非雪季项目创新缺乏, 同质化严重, 比如自行车运动与山地徒步运动, 在很多滑雪场都有开展, 难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的体育企业作为小镇的运营主体, 在“体育+旅游”与“互联网+体育”的运用上仍显不足, 大多数企业仍在体育产业中各自为战, 所供给的体育服务融合度不高, 缺乏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各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所供给的体育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 浙江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众多, 大多小镇所提供的运动休闲产品相似性较高, 创新不足。
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
创新制度供给,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一是要创新制度供给, 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建设标准、投融资模式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指导与规划, 既要有全局性质的指导文件, 又要完善差异性政策的布局。二是规范各利益主体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手段、方法、内容等, 以保障各利益主体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规范性。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小镇内体育旅游产业利益分配制度, 以保证不同产业间的利益主体公平获得利益分配。
在财政上, 政府联合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基金会以及社会资本成立特色小镇专项支持资金;在建设阶段与运营阶段, 采取减税或免税的方式, 降低商业银行对小镇的贷款门槛, 采取贴息贷款的方式, 解决小镇的投融资难题。在小镇营销阶段, 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运营平台, 以提供信息咨询、商务合作、IP资源等支持。
完善产业价值链, 推动产城融合
在体育与旅游等产业互动融合基础上, 挖掘每个小镇的根本所在, 突出体育产业的核心作用, 将体育产品跟植入当地旅游与文化要素当之中, 构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以体育产业和区位特征为前提, 纳入旅游产业链, 共同形成体育旅游产业价值链, 遵循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原则, 补充体育旅游产业链缺失产品与服务, 延伸产业链到交通、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多元素, 从而提高体育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宽度和长度。
在构建“体育+”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 推动产城融合。不仅开发小镇的体育旅游资源, 更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建设与完善。小镇内配套设施的建设交应由政府与专业化企业协同完成, 采取政府购买多样公共服务的方式, 完善小镇的城市社区功能。充分发挥企业在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上的优势, 实现政府管理, 企业实施的有机统一。
创新小镇运营模式,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过去我国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往往采用国有企业的融资平台, 但这种落后的投融资模式已经无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为此, 应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遴选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运营, 既保证了小镇的长期盈利效益, 又通过风险共担, 保证小镇发展可持续性。同时要做好运动休闲小镇的效益层级分类工作, 重点支持收益高、效益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引入社会资本运营。
社会资本引入小镇的同时,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制定配套政策, 规范小镇内企业的竞争行为, 引导不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作。通过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实现价值产业链的重构, 以降低小镇内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成本。建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新激励机制, 以资金与政策红利激励小镇内企业供给创新型产品与服务。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模式, 吸引跨学科、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并邀请相关专家及学者定期对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本文作者:王志文
文章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编辑整理:前瞻产业研究院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