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色小镇如何用5000万撬动50亿?

2017-12-12 15:27:54 特色小镇规划

四突出产业支撑。

培育壮大产业,逐步形成成熟产业,是项目的活力所在。浔龙河生态小镇着力打造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小城镇建设等多产业形态,推动区域内产业融合,形成复合型多元化产业结构,实现互动互促,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建设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蔬菜、花卉苗木、观光果园等基地。目前已流转3600多亩土地,对部分土地进行了综合整理,已形成了优质稻1100亩、绿色蔬菜600亩、花卉苗木300亩的“一片两线三亮点”的产业格局。

基地建设累计投资5000万元,2012年预计投资6000万元。生态休闲旅游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及人文景观优势,打造充满自然生态、返璞归真、让人身心放松的心灵目的地。片区内旅游产品包括:依托浔龙岛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生态酒店、生态餐厅和农耕文化长廊;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打造山水游乐区;依托华佗庙打造华佗药膳园;依托宋水线和大塘冲等打造艺术精品苗木园与珍稀植物园。

目前正推进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河流生态治理,游乐设施设备以及绿化、景观设施建设,观光大棚、接待中心、管理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小城镇建设。在黄兴大道两厢建一个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村民安置的新型城镇。

今年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启动农民安置区及生活配套区、商业配套中心、污水厂等建设工作。乡村旅游地产。依托项目区内独特的江南丘陵山水风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及巨大的工业城区市场消费资源,承接城市资本下乡,致力发展“休闲、商务、养生”为主题的开发模式。

着力打造华佗生态养生园、商务度假休闲区、高级老年公寓区、田汉文化艺术创意园等主题地产。绿色农业产业。主要包括绿色蔬菜产业园、体验式租赁区。体验式租赁区将提供时尚流行的菜地租赁,依托绿色蔬菜产业园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并整合多样化农产品资源,打造从种植、加工、配送、到电子商务及营养顾问的服务一体化、产品一站式商业模式。艺术园林产业。承接园林建设、绿化工程和名贵花草、苗圃经营,形成浔龙河特色,目前花木建设已初具规模。

五改善民本民生。

民本民生问题是牵一线而动全身的问题,因此项目着重要解决的就是民本民生问题。紧紧围绕这个问题,项目精心展开设计并稳步付诸实施,保障农民利益从眼前到长远、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实现。具体来说是以下几方面: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通过永久宅基地置换新房、农民集中居住住房分配、小城镇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活居住配套设施完善等举措,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提升。

➤实现土地资源增收

土地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全村集体土地,其土地收益由合作社统一分配。村民年底可得到两部分收入:一部分是土地流转费,即为“保底”,另一部分是企业通过土地经营创造的价值中按村民流入土地份额所分配利润,即为“分红”。

目前,公司已流转村民土地共计约11000亩,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共计约200万元,不但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也使部分农民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收入。土地集中流转前后收益情况比较:除去耕地成本、收插成本、种子成本、化肥农药成本等,1亩田1年最多可产生400元利润(其中不含劳动力成本)。

根据目前情况,除去耕地以外的其它土地均未得到有效开发(水塘数量少,忽略不计),平均每人土地收益几乎为零。流转后,村民人均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1194元(1864959.5÷1562=1194)。

➤促进就业增收

引进品牌培训机构,在小城镇范围内办一所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为工业企业和蔬菜花木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产业以及旅游、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培训输送人才。成立浔龙河农民就业服务中心,依托本村产业发展吸纳农民就业,真正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完善养老保险

将全体村民纳入新农保范畴,并适当提高参保金额和保障力度。凡将土地进行流转的村民,可每年直接领取土地流转费,也可用土地流转费置换养老保险参保费用。参保村民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以村级文化建设为着力点,高标准建设各类文化阵地,成立浔龙河文化艺术团,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构建浔龙河生态小镇良好人文环境。

同时,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投资合理回报;政府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新道路,多方共赢,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三个满意”。

特色小镇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