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已出炉

2018-04-08 11:50:46 产业规划方案

专栏2 探索国内自行车职业联赛

(二)鼓励并引导自行车运动健身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

进一步激发自行车运动社会组织活力。分类有序地推进各级自行车运动协会、自行车运动社团、自发性自行车运动民间组织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自行车运动上级主管部门与自行车运动协会脱钩,推动自行车运动协会依法独立运行。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的自行车运动社会组织,强化各级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指导、组织和宣传作用,激发自行车运动产业的市场活力。

打造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健身场所范本。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重点建设一批满足群众健身消费需求、配套设施齐全、多种产业集聚融合的自行车运动健身场所,创新打造自行车运动特色小镇、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和自行车运动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3 自行车运动特色小镇

增加以自行车骑游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供给。提倡“骑行+旅游”的新型体育旅游模式,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资源和公路网络,科学规划内涵丰富、风貌各异的自行车骑游路线。鼓励各地景区配套修建自行车骑行道及基础服务设施,初步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难度挑战等各类不同主题的骑游路线。

专栏4 “骑行+旅游”新型体育旅游模式

(三)加强自行车运动相关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完备的自行车运动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自行车运动有关的各类教材,通过文字资料、多媒体视频、自媒体等多样化途径建立自行车骑行训练教材体系和赛事运营教材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自行车运动各类从业人员培训班。

建立专业运动员良性发展机制。完善自行车项目运动员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专业运动员人才制度。拓宽退役运动员发展空间,打通向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运动协会及骑行俱乐部转岗的就业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创业创新,指导和扶持从事自行车运动产业的有关工作。

专栏5 退役运动员人才计划

(四)积极扩大自行车运动消费

加大自行车运动文化普及力度,进一步扩大群众消费基础。以新时代自行车运动文化为指导,加大宣传自行车运动健身常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自行车运动舆论氛围,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自行车健身活动中,在运动中积极宣扬低碳、环保、绿色的运动理念。深度挖掘小人物的骑行事迹,树立全民骑行榜样,向社会传播“自行车运动”的正能量。

进一步丰富节假日自行车运动赛事供给。发挥自行车运动赛事、骑行表演、骑行体验等示范作用,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激发群众自行车运动消费需求,鼓励通过赛事活动提供多样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

积极开发青少年市场,广泛开展青少年自行车运动活动。制定“青少年自行车运动促进计划”,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自行车运动网络,丰富和完善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培训体系,创新青少年自行车运动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促进国际间青少年自行车运动的交流。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系列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品牌活动和赛事,积极探索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商业模式。

融合“互联网+”创新思维,打造自行车运动产业新生态圈。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核心,积极探索“互联网+骑行”新模式,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自行车运动的良性互动,并推动自行车运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自行车运动产业新生态圈。

提升自行车装备制造实力,进军国际装备中高端市场。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引导自行车装备制造企业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以智能化和个人定制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行车装备自主品牌在国内自行车运动市场的占有率,鼓励我国骑行爱好者使用自主品牌的自行车装备,提升我国自行车装备企业在国际自行车装备市场的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国务院《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继续推进自行车运动协会改革工作,加快建立自上而下、从全国到地方层层覆盖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地方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实现有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切实将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税费、土地、价格等政策落到实处。

完善行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并规范人才准入、认证、评级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业余运动员等级制度、裁判员(公路赛事驾驶员)信用制度、竞赛组织人员备案制度等,有效规范从业人员在从事专业活动时的行为。

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深入贯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自行车运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履行安全监管责任,通过赛前考察和陈述、赛时检查和监督以及赛后总结、违规问题调查处罚等举措,加强对赛事的监管。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赛事安全运营。

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覆盖自行车赛事举办机构、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将有关机构及人员的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依法对外公示,规范市场秩序。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