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8大军规 | 干货

2018-10-16 10:16:33 产业地产规划

2:路到尽头,却没有转变思路。

底特律不仅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而且当城市已经走向衰败后,将钱投资于建造,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重新复兴。这是底特律失败的另一根源。

一些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包括:文艺复兴中心、“人民运载”捷运、商务中心(西杰斐逊大街150号、底特律第一中心)、大型公寓(米兰德中心公寓、河边产权公寓、港口镇公寓)、工厂(通用底特律/哈姆特拉米克装配厂、克莱斯勒杰弗逊北美装配厂)、底特律接收医院、乔路易体育馆等等。

结果呢?

文艺复兴中心只有过短暂的辉煌,由著名设计师设计,完成了7幢大楼,坐落于底特律市中心。整个建筑群5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空间。最初的确吸引了一些商业的集聚:三个赌场、两个体育馆、两个宾馆。但这一切,更多的是粉饰。由于产业下滑,人口锐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最后,福特公司将当年3.5亿美元建造的文艺复兴中心,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通用公司。

(文艺复兴中心)

巨资建造的“人民运载”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悬空行使,原计划每年运载1500万人次,实际每年只运载200万人次。每5毛钱的车费,市政府补贴3美元。

现在,底特律开始将那些废弃的住房夷为平地,种上树和草。这样至少可以美化环境,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而此时的政府已债台高筑到不得不由密西根州接管,以防止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破产。

案例回顾:

底特律最大的失误,在于它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而且当城市已经走向衰败后,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重新复兴。

而反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是鬼城与空城的现象,这即是“筑巢引凤”的悲剧结果,另一方面是单一产业造成的城市衰落,比如东莞,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约一千万人的东莞,半年之内就减少了两百万人。鄂尔多斯康巴什是一个更加极端的案例,至今规划八十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二万人。同样的例子在大都会一线城市上海也有如临港新城等。

城市从来不是建造出来的,而是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之后的一个产业生态系统载体。所以,城市一定及早做好产业结构转型准备,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产业结构中,而是应当拓宽视野,更加关注城市未来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能够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升级的城市更新平台。

3:城市更新,重视设计与创意

城市需要设计与创意,需要更多的文化滋养,城市的文化力量对于整个城市、对于整个产业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城市更新的整个过程之中,城市越来越多的要与设计和创意联系起来。为城市而设计、为生活而设计成为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设计带来美感,激发市民的自豪感,

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价值观。

案例:毕尔巴鄂

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和上海有点像,1950年代从生活城市变成冶金工业基地,1990年代开始城市转型,把一个冶金工业基地转变为一个文化的地标,

毕尔巴鄂,因航海和工业革命显赫一时,钢铁厂、造船厂都曾是这里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航运的转移,持续的工业危机,再加上1983年大洪灾,使毕尔巴鄂看似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而一切改变都缘于一座博物馆的诞生——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1991年,面对城市转型的挑战,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个改变历史的博物馆坐落于内维隆河岸,第一眼就令人惊艳。整座建筑覆盖着不规则的浅金色钛合金板,向各个方向弯曲、扭转,随着光线变化,变幻的光影和流淌的金属光泽让人着迷。

博物馆内同样精彩:大面积的钢化玻璃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整体内部建筑围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延伸,曲面层叠起伏,光线倾泻而下,蜿蜒的走廊、透明的电梯和扶梯围绕着中庭,将19个展区结合在一起。

惊艳世人的博物馆一炮走红,在“古根海姆效应”影响下,毕尔巴鄂成功地从一个衰落的工业老城转型成为全欧洲生活、旅游、投资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游客们蜂拥而来,只为一睹这个建筑史上最大胆的建筑。

仅仅6年,启动项目的资金便全数收回,同时还为毕尔巴鄂带来了上亿欧元的收入,城市活力随之复苏。

随后的几年里,毕尔巴鄂市又邀请了多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走在毕尔巴鄂街头,不时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建筑,比如西班牙建筑大师卡拉特拉瓦的“白桥”、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塔楼,而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改造的废旧红酒仓库,则成了毕尔巴鄂的新文化休闲中心。这座改造后的红酒仓库外观依旧保持着19世纪的古典风格,6000平方米的室内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立着的43根柱子,每根柱子的设计各不相同,支撑着上面的主楼图书馆和健身中心,顶楼的游泳池底用钢化玻璃制成,站在室内广场,抬头就能看到高高的泳池底,隐约看到游泳的人,阳光透过水面,再折射到室内,光影曼妙。

如今的毕尔巴鄂,已经成为闻名于世的“设计之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云集于此,使这座城市焕发出蓬勃生机,而现在,这个城市的目标是:成为欧洲的商务中心。

案例回顾: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构的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同质化,如何在发展困境中转型,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发力点,也是不少中国城市面临的难题。

设计往往就是看不见的答案,精彩的设计不仅会解决城市现有的问题,也会让城市脱颖而出,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的机会。

这里分享一下横滨市的城市设计有七个目标:

①行人优先;

②重视自然特征;

③重视历史文化遗产,跟之后的创意城市有关;

④扩大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地;

⑤重视临水空间;

⑥增加交往场所;

⑦追求视觉的美感。

“城市设计”的范围扩大,小到在地上铺一些彩砖、大到对港口新城建筑高度的限制,都称为“城市设计”。

4:重视人行尺度,注入有情感连接的社区生活

城市更新,最重要的结果是把人留住,

创造吸引人的活力场所。

那人们希望待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上海的陆家嘴,节假日你在街上可能看不到几个人影儿,因为那里根本就不适合行走。

而在老胡同老弄堂老巷子里,你感觉很有生气,因为这是人行的尺度,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连接。

所谓理想的城市尺度,基本上一看比例(街道高宽比),二看绝对数值(街道宽窄),虽没有固定的理想数值定义,但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大抵错不了。

比例不当,例如道路两侧建筑高耸入云,街道高度大大于宽度,给人以压迫感,自然是不舒服,但如果两侧少遮拦,高度比宽度不足,人又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毕竟我们是被包裹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被包容的需要深植于文化潜意识当中。

街道太窄,显得憋屈,心理研究发现生活空间太小,人的心理容易出问题,其实不只是人,猴子被笼子关久了,也会出现行为异常,甚至不孕不育;街道太宽,超出人的行为舒适与便利尺度,人与人的交往因而受限,社会发育不全,也容易出问题,社会性动物没有社会连接怎么行!

同时,比例失调的街道也会造成城市拥堵,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到:很多宽马路或者说高架桥的本意是解决拥堵,但结果却造成了更大的拥堵。其实,传统的窄马路之所以更有利交通,同样是网络效应的体现,即窄马路比起宽马路在每平方公里有更多十字路口,有利于及时疏通车流人流,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更有利于社区发展及市民生活。

案例:市北高新区

市北高新园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市级开发区,是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最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直线距离仅8公里。园区东临泗塘河,西至彭越浦河,北至走马塘河和场中路,南至汶水路,园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

这里毗邻原上海老工业基地——彭浦工业区,曾经集聚近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社区。

FTA在国际竞标中胜出,目标就是将工业区整体升级为产城融合的社区。

(规划前)

(规划后)

在规划中,FTA将原来碎片化的城市整合成一个有街道、有文化、有生态的完整产业及人文社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以保留原有工业文化遗址为原则,并没有对铁路轨道进行拆除,而是融入人文及自然,打造了一个有特色有温度的园区。

论尺度,原有的是车型尺度,超出人的行为舒适与便利尺度,人与人的情感连接并不强。FTA设计原则是“看得到对方眼睛的街道”,将车行尺度改成人行尺度,不仅增添了更多的绿意,更增进了社区里人与人的情感互动。

最终的结果就是把人吸引来,并且留住。

案例回顾:

在汽车大规模使用之前,人是用脚来丈量城市的,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也根据人的尺度来设定的,所以才会如此“宜人”。越来越多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都深谙其中“尺度”的奥妙,尽量保留原来旧城中的“尺度”感,真正营造一个怡人的社区。人来了,商业与产业自然就会成功。

FTA在实践中也发现:能把人留住的产业园区,到今天发展得都非常好。能把人才留住的城市,未来一定也会有竞争力。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