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新城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8-06-27 11:48:02 产业地产规划

产业新城

不同于早期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周边出现的“睡城”,以“产城融合”为显著特征的产业新城是城市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成熟阶段衍生出来的新事物,产业新城既保留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从而将单一生产型园区转变为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园区。

城市化:推动产业新城产生、发展的动力引擎

自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家战略确立以来,全球资本流入中国,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推动力的城市化进程。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城市物质形态演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城镇人口规模由1949年的不足6000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93亿人,城市化率从1982年的20.43%升至2016年的57.35%,以每年接近1.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因此,我国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产业新城

从城市的体量和规模来看,目前我国正在向世界级城市圈迈进。2015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已超过东京成为面积和人口方面的世界最大都市区;东亚地区869个城市有600个在中国,其面积超过东亚城市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同时,鉴于非城市人口比例依然较大,未来仍将面临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从城市化的扩展方式来看,城市的发展包括外延型的城市化和飞地型的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将会为产业新城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空间和机遇。

产业新城

以上海为例,从1984年到现在的城市化进程中,其以外延型城市化方式向外围不断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孕育产生了浦东新区这样高能级的国家级新区,也诞生了临港、松江、嘉定这样一些功能独特的卫星型新城。随着上海的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连绵带的形成,离市中心相对较远的如浦江镇、高桥镇等城镇也在不断生长之中。

在新型城镇化趋势下,产业新城正在成为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空间,是实现产业集群效应的现代化载体和平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就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过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城镇化,使产业新城的发展没有“水分”,避免未来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空城”、“被城镇化”。

目前,以工业4.0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成为推进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先进制造业的城市形态决定了其“去中心化”的必然趋势,在模组化开发的大前提下,多模组的组合将先进制造业在地理位置上“去中心化”、在产业结构上“中心化”,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双重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产业新城可以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最有效的路径之一。通过产业新城,进行制度创新和空间拓展,可以摆脱城市规模、产业结构、要素供应、发展模式的限制。从国内产业新城发展现状来看,产业新城运营商通过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全国经济活跃区域打造产业新城,不断以实践探索和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协调发展,持续推动中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产业新城以其全新的定位理念,为企业不断追求产业升级和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从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来看,产城融合的新城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主要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并向新型城镇化过渡的阶段,未来将逐渐形成“两纵三横”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的迁移正在推动产业新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