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产业地产品牌大盘点

2018-06-26 15:18:12 产业地产规划

十一、天安数码城

天安数码城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在全国11个城市开发、运营和管理14座园区,以珠三角为重点,覆盖长三角、环渤海和西南经济圈,总运营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如今,天安数码城已成为集产业、商务、交流和生活于一体的企业圈和生活圈,并创造性地将园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园、生态型产业园以及主题产业园,用多元复合功能构筑产业园区特有的社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不可否认,天安数码城20余年产业地产的经验积累非同小可,就其对产业的理解、对产品的打造和其丰富的服务体系而言,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产业地产企业。但近年来天安数码城集团因股权、股东同业竞争问题经历了较大的人事震动并导致业绩下滑。股权之争的巨大动荡,让天安数码城大伤元气,甚至有退出产业地产一些梯队的危险。

虽然其的确在力图“变轻、创新、转型”,希望重塑造在产业地产的地位。但就目前来看,这些创新方向“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有些更是流于表面,很难深入和持续下去,也很少得到股东层面的支持,其真实效果依然有待观察。尤其是天安数码城集团内官僚体系开始潜滋暗长,管理结构上迅速形成“夹心层”,这是导致精英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内因。2018年3月,天安数码城董事长李可携高管团队“塌方式离职”,更是让天安数码城的重塑蒙上了一层阴影。

十二、中电光谷

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名称为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光谷,公司组建于2004年,是香港联交所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产业地产园区运营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主要业务为产业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专业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等。

目前,中电光谷已在全国26个城市开发运营各类主题产业园30多个,运营面积2000万平方米。拥有软件园、信息港等不同类型产业地产园区产品线体系。并组建多支产业投资基金,完成近50家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形成以物联网、北斗应用、文创、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地产生态。

光谷联合发家于武汉市都市圈建设。2015年光谷联合与中国电子联合公布。交易完成后,中国电子持有光谷联合31.9%股本,超过黄立平,成为光谷联合第一大股东,从而获得了很强的央企背书和资源撬动效应。中电光谷引入中国电子后,业绩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电子陆续将旗下的部分业务资产注入到该公司产业地产板块中,扩充该公司的业务领域。在业务上,除了重点发展产业园区开发核心业务外,周边具有互补性质业务也在协同发展。2017年中电光谷各项业务发展明显加快,丰厚的土地储备仍可助推其产业地产方向业绩进一步爆发。

十三、隆基泰和

隆基泰和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环首都新型城镇化优质运营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旗下产业位列全国房地产开发50强、产业地产15强、商贸10强,隆基泰和已成为估值超千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隆基泰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方位的创建城市新生态,提供包括住宅开发、城市功能区提升、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文化旅游等在内的城市区域发展整体配套解决方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新型城镇化”两大时代背景下,走出了具有隆基泰和特色的发展之路。隆基泰和已实现白洋淀芦乡生态世界、保定东湖、高碑店东部新城、涿州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白沟和道国际、保定未来石、邯郸隆基泰和广场、承德隆基泰和广场等项目的成功落地。

2017年中旬,隆基泰和拟以151亿元借壳通达动力上市,但年底通达动力公告称,根据目前市场环境,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为保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经各方反复沟通、认真考虑,一致决定在当前阶段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也意味着,隆基泰和置业有限公司(下称“隆基泰和置业”)借壳上市事宜宣告终止。隆基泰和置业2017至2019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不低于59亿元,年均约为19.67亿元;若业绩承诺期延续至2020年,2017至2020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不低于89亿元,年均约为22.25亿元。而隆基泰和置业2014年至2016年年均净利润仅为8亿元,在以上因素影响下,隆基泰和置业逆行业整体概况大幅提高利润预测,其合理性何在、如何保证高额业绩的实现尚需拭目以待。

十四、宏泰发展

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园区PPP模式的先行者,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是以产业升级服务、园区运营和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业务的产业地产市镇综合发展商。

宏泰模式与华夏模式被并称为“廊坊模式”,也就是在早期弱势政府谈判中获得长期委托运营合同,代行相当一部分的政府职能,注重于产城一体,并从整个链条各个环节中获得赢利点,无论是一级开发、土地收入、二级开发收入以及后期的持续性增值收入等。在地方政府财力短缺的情况下垫资开发,可以从后期地方逐渐成熟的红利中分得收入。包括以地方政府在产业地产土地出让的部分款项为基准计算出的一次性费用收入、产业市镇居民与企业税项为计算基准的收入、招商服务的收入以及后期商住项目二级开发的收入等。

这种模式与华夏幸福十分相似,但这种模式的对外复制也与华夏幸福一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隐患。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蓬勃红利,廊坊龙河高新区大本营的持续收获期让宏泰能够好整以暇地丰满羽翼。事实上,近年来,宏泰发展也开启了扩张模式,目前,已有河北廊坊、石家庄、张家口、安徽滁州、湖北鄂州等7座城市投资建设的10个产业市镇园区,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宏泰发展的收益大部分仍来自于大本营河北廊坊龙河高新区,其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较深,业绩存在“看天吃饭”的不可控性。提高风险抵抗能力还必须要走出去,拓展园区版图,丰富业务结构。

十五、东湖高新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成立初期,即代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担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首个15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全过程开发任务,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国有上市园区平台中真正以市场化方式走出去,并且在园区运营服务、产业研究、产业投资都有实实在在的落地动作——国内兼有这两点的只有东湖高新一家。而其背后湖北联发投集团的全力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驱动力,甚至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东湖高新这条创新之路能够走多远。

近年来,在经历了大股东变更、业务结构调整、企业理念创新等一系列调整后,这家老牌国企正掀起一场打造产业地产研究、产业导入、产业服务、产业投资这一园区营运闭环的“青春风暴”。东湖高新的模式创新有很多对标在转型之路上领跑的张江高科的成分。但同时,与民营同行们相比,其创新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度与体制牵绊,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产业投资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时刻悬在头顶,也使东湖高新错失一些投资机会;在异地拓展中,无论是重资产开发还是轻资产试水,一些政府与政策层面的障碍与瓶颈也是如影随形,距离摸索出异地复制成功经验仍相距甚远。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