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高度发展时期已过,进入新常态。尽管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的比重呈下滑趋势,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一、中国制造业亟待升级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质量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一:人口老龄化、工资高企导致劳动力优势减弱,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加快;2017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7.43万元/年,是泰国和越南的2.14/3.51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成本低的国家转移,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压力。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2013年至2018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从73.9%下降至了71.8%,预计到2023年将下降至70%。同时,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在不断下降,与人力成本上升趋势形成了剪刀差,在人力成本上升与设备价格上升的确定性趋势下,未来工业机器人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机器换人经济型临界点已至。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二:产业政策驱动制造迈向“智造”
驱动因素三:技术领先,全联网时代到来
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进步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至2016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2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新能源等应用研究上,以及港珠澳大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等具体的项目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在固定宽带等科技基础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2018年,中国固定宽带用户规模达到4.07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6.1%,较2017年增长了11.7个百分点。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